概要:首先要激发习作兴趣,使其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学生之所以认为习作难、没兴趣,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写什么,学生完全变成了被动地接受者,思维被禁锢,灵性悟性消失殆尽,写出来的文章难免是一副干巴巴的成人腔。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分析,小学习作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充分尊重儿童,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习作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塑造和感受的过程;“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新课程标准在设定习作初始阶段的目标时,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增强习作自信心上,目的是首先要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表述:第一学段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实际上是继承发扬了老一辈语文家的习作教学思想。有的认为,习作“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习作教学,标签: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首先要激发习作兴趣,使其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学生之所以认为习作难、没兴趣,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写什么,学生完全变成了被动地接受者,思维被禁锢,灵性悟性消失殆尽,写出来的文章难免是一副干巴巴的成人腔。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分析,小学习作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充分尊重儿童,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习作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塑造和感受的过程;“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新课程标准在设定习作初始阶段的目标时,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增强习作自信心上,目的是首先要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表述:第一学段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实际上是继承发扬了老一辈语文家的习作教学思想。有的认为,习作“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有的主张对学生习作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就是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该让孩子放胆去写。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着力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这就是说,在低年级,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乐于写、敢于写。总之,兴趣、自信心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内驱力,是改革创新习作教学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习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引领学生实践。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引领学生在贴近生活中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在多样化的习作实践中“学会习作”。在“习作教学建议”中要求“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评价建议”中要求“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阅读、思考等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为什么新课程要强调引领学生在贴近生活中积累生活素材呢?是因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做到平时积蓄充实,习作时就不会感到难了。虽然要积蓄的东西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知识、语言、思想认识的积蓄,但最主要的是生活的积蓄。学生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儿呢?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习作内容强调引领学生贴近生活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指导学生在习作的实践中“学会习作”,是不是不需要习作技巧、表达方式上的点拨了呢?新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是这样要求的:“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是因为,习作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历练,习作能力的提高须靠“自悟得之”。虽然必要的习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如怎样写作提纲、先想清楚再写、怎样修改等)是必要的,但习作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接受”,也不是靠知识的传授与识记所能奏效的,由习作知识转化为习作能力,需要在“写”的实践中领悟。学生能否努力实践并从中有所“自悟”、能“悟”到什么、“悟”到什么程度,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写作不是教会的,而是靠学生自己领悟会的”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一直在思索:小学的习作究竟是什么?此时我心中顿时豁然,习作,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如果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纯真,那份朴实,那么我们的习作教学将别有洞天,生机盎然。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断研究与创新,小学的习作教学将开辟新的天地。
上一页 [1] [2] [3]
Tag: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