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三峡》注释商榷(陈治勇)» 正文

《三峡》注释商榷(陈治勇)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222

概要:《三峡》已被人教版选入多年,但教参或教材对于其中的某些词义的疏通存在着问题,就自己教学所感,特写下此文以待商榷,就教于方家!(1)自三峡七百里中,……教材对此句的注解只解释了“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对全句并无翻译,但教学参考书对此句的翻译是“在三峡七百里当中”,查阅许多资料,也把这一句译成“在三峡七百里当中”。这种翻译是不妥的:首先,从句意看,“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修饰三峡,描述三峡之山的特征,并非形容“七百里”的。因此该句应翻译为“在长约七百里的三峡中”,才能与后文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衔接密切,否则中间就隔了一张皮了。其次,“在三峡七百里当中”的翻译,似乎三峡长不止“七百里”(约合现在200公里),而查阅资料会发现,三峡总长约204公里,也即和文中的“七百里”大致相当,所以,应该译为“在长约七百里的三峡中”。再次,在汉语的习惯中,数量词常作定语、补语或状语来修饰名词的,如:十三斤白菜,四十双鞋子……“自三峡七百里中”这个句子中,“七百里”是修饰三峡的,原句用的是倒状句式,但在现代汉语中,应将其调换到三峡之前...
《三峡》注释商榷(陈治勇),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三峡》已被人教版选入多年,但教参或教材对于其中的某些词义的疏通存在着问题,就自己教学所感,特写下此文以待商榷,就教于方家!

(1)自三峡七百里中,……

教材对此句的注解只解释了“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对全句并无翻译,但教学参考书对此句的翻译是“在三峡七百里当中”,查阅许多资料,也把这一句译成“在三峡七百里当中”。这种翻译是不妥的:

首先,从句意看,“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修饰三峡,描述三峡之山的特征,并非形容“七百里”的。因此该句应翻译为“在长约七百里的三峡中”,才能与后文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衔接密切,否则中间就隔了一张皮了。

其次,“在三峡七百里当中”的翻译,似乎三峡长不止“七百里”(约合现在200公里),而查阅资料会发现,三峡总长约204公里,也即和文中的“七百里”大致相当,所以,应该译为“在长约七百里的三峡中”。

再次,在汉语的习惯中,数量词常作定语、补语或状语来修饰名词的,如:十三斤白菜,四十双鞋子……“自三峡七百里中”这个句子中,“七百里”是修饰三峡的,原句用的是倒状句式,但在现代汉语中,应将其调换到三峡之前,即“七百里的三峡”。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个句子课文只注解了“亭午、夜分、曦”三个词,教学参考书对于此句的翻译是“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这样的翻译读者能理解,但是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正午怎么能见月亮?半夜又何能见太阳?因此该句的译文应该译为:“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教材对“回清”的注解是“回旋的清波”,是作为一个名词性短语来理解的。而教参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译文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可见教参是将“回清”解释为“回旋着清波”,是作为一个动词性短语理解的。这样两者就出现了“争斗”!

究竟作何理解,我认为两者各有千秋:

    A、如果将“回清”作“回旋的清波”来理解,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该译成“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的影子。”这样一来,在节奏上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在写法上,也可见郦道元的高明用意:“雪白的急流”是带有带有动态的景色,“碧绿的深潭”是静态的景色,“回旋的清波”是带有动态的景色,“倒映的影子”是静态的景色,这样一来,动---静---动---静,给人以动静交错之美,不仅能体现山峡之景的动人之美,而且反映出作者的高超笔法,同时也能从一个点上反映出《水经注》所具有的文学色彩!

B、如果将“回清”作“回旋着清波”理解,那么教参的译文有优点,优在明显的把“回清”当作动词短语理解,这样就更能体现动静相衬之美。但也出现了问题。因为教参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整句话的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这犯了常识性错误,因为激流才能回旋清波,深潭因其静才能倒影美景。如若不然,急流回旋,影子又如何看得清,看不清又何来倒影?所以,如果把“回清”作“回旋着清波”来理解,该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因此,对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回清”该作何种解释恰当,是需要思考的。

(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 [2]  下一页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