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台阶》教学的两个着力点——《台阶》教学叙事(徐志耀)» 正文

《台阶》教学的两个着力点——《台阶》教学叙事(徐志耀)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274

概要:《台阶》一文篇幅长,内涵深,历来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这次教学这一课,我主要是扣住了文本中的两个关键的描写,并以此为着力点,解读全文。我所选择的着力点如下:一、围绕“踏黄泥”的相关描写。这是全文中对父亲的描写最细腻的部分,同时也是父亲半生辛劳的缩影。“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表现出父亲此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准备了大半辈子”,就在此刻一生的辛劳就要完成,“响”字作动词使用,也正是父亲内心激动的响声,因此他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文中还有一段环境描写:“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作者将父亲踏黄泥的动作放在朦胧的雾气中,同样也给人以轻快的感觉。而在文中,无论是父亲为建有高台阶的房屋而延续了大半生的准备,还是他在房屋建好的失落,他的脚步都显得格外沉重。文中唯一一次描写父亲的脚步变得“轻飘飘”,就是在他过年时“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忙碌了一年的父亲也只有在这个时刻才能稍稍休息,因此母亲才会“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而此刻父亲在踏黄泥,也是为自己一生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因此动作才会显得格外轻...
《台阶》教学的两个着力点——《台阶》教学叙事(徐志耀),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台阶》一文篇幅长,内涵深,历来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这次教学这一课,我主要是扣住了文本中的两个关键的描写,并以此为着力点,解读全文。我所选择的着力点如下:

一、围绕“踏黄泥”的相关描写。

这是全文中对父亲的描写最细腻的部分,同时也是父亲半生辛劳的缩影。“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表现出父亲此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准备了大半辈子”,就在此刻一生的辛劳就要完成,“响”字作动词使用,也正是父亲内心激动的响声,因此他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文中还有一段环境描写:“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作者将父亲踏黄泥的动作放在朦胧的雾气中,同样也给人以轻快的感觉。而在文中,无论是父亲为建有高台阶的房屋而延续了大半生的准备,还是他在房屋建好的失落,他的脚步都显得格外沉重。文中唯一一次描写父亲的脚步变得“轻飘飘”,就是在他过年时“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忙碌了一年的父亲也只有在这个时刻才能稍稍休息,因此母亲才会“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而此刻父亲在踏黄泥,也是为自己一生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因此动作才会显得格外轻快。而后文中描写踏好的黄泥,“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这同样是一段环境描写。黄泥之所以耀眼,不仅是因为其中加入了石灰和豆浆,更是包涵了父亲一生的辛劳与追求。此刻正是他最辉煌的时刻,最耀眼的时刻。但在此刻父亲不会炫耀,更不会企望别人羡慕的眼神,甚至连鞭炮都不敢放,他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抒发自己此刻内心的激动。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父亲如何踏黄泥,只是用了一系列动词描写了父亲的外貌,外貌的重点是父亲头上的汗珠。“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这段描写极为细腻,“艰难”一词表现了父亲竭尽全力的样子,一颗颗小小的汗珠汇集到一起,也正是父亲大半辈子为盖房而准备的缩影。作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10-15节)中详细地描写了父亲的准备过程,每一块砖、一片瓦都是他一天天赚来,最终“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虽然每次只能赚一些角票,但“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其中最有代表的细节是,父亲在冬天农闲时仍然上山砍柴,“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父亲的草鞋是他亲手打得,结实耐用,文章开头写他从山里跑了三趟,把每块都有三百斤重的石板背下了山,也才磨破一双草鞋。一个冬天下来,磨破了如此多的草鞋,可见他劳动的艰巨。而如此艰巨的劳动,父亲年复一年地进行着。最终,父亲所有的努力凝结成了额头上滚满汗珠的形象。

通过对父亲踏黄泥的动作的描写,作者把父亲的辛劳、执着以及朴实都表现出来了,父亲的形象在此刻得到了最集中的展现。

二、青石板的凹凼。

我们在讲到原先台阶上的青石板时,往往关注的是父亲曾经一口气将石板从山中抬出,而新屋盖好后却连水也担不动了。从青石板的三层台阶到水泥砌成的九级台阶,浓缩了父亲的一生。但我们却忽略了青石板上的凹凼,作者首先写青石板没有经过石匠光面,虽然在岁月的洗刷中“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这石板显得格外粗糙,自然是当时贫困生活的缩影。可是这石板却也格外坚硬,它承载了父亲大半生的努力。父亲“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地下田去了”。当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时,父亲也摸着这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深深的凹凼中储存了父亲的一生的辛劳,同时也涵盖了父亲深切的盼望。父亲抽烟时,眼神中少不了的是邻家有高台阶的房屋,当他在台阶上敲去烟灰时,也是敲击着自己的内心,父亲的盼望也就随着这小小的凹凼越来越深了。

青石板最终被砌进了新台阶中去,而水泥抹的台阶虽然好看,却“不经磕”,父亲只能“憋住了不磕”。父亲也就如同这新台阶一样,外表虽还没有衰老,但实际已经无法经受曾有的考验了。他年轻时的精力与目标已经埋在了这台阶之下,此时的他只空有一个外壳了。文中写父亲老了,写了两处。一处是写“我”在父亲撬石板时发现父亲老了,但“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但父亲最终发现自己真正连一担水“都挑不——动”时,他真正查觉自己老了。于是他整个人从外貌到精神迅速地衰老了,恰如文中的描写“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却了生机”。庄稼被收割过,精华已去,剩下的庄稼茬或被焚烧,或被埋入地下,正如耗尽了精力的父亲一般。

可以说,这带着凹凼的青石台阶就是是父亲的化身。当人们走向高处时,看到的是前头的高楼大厦,几乎没有人会去注意台阶。这就是“低眉顺眼了一辈子”的父亲,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但也正是这看似普通的台阶,把我们送到了高处。父亲的理想很普通,也很谦卑,但正是这一个个不起眼的理想,汇成社会前进的脚步。当我们走上高处时,台阶就会被遗忘。父亲也完成了理想之后,生活也同样失去了重心,恰如过年时洗过的脚一样,“轻飘飘的没着落”,最终无可避免地衰老了。

我所选择的两个着力点,一是全文的核心,通过这个点我引导学生把握了全文的内容。另一个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对这个点的分析我引导学生理解了父亲衰老的原因。正是通过这两个点的分析,我完成了全课的教学。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