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重视每一片“绿叶”——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正文

重视每一片“绿叶”——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167

概要:重视每一片“绿叶”——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第八条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我们不但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也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角度来实施课堂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只有当学生真正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文本的内容,探究文本背后的意义,这才是新课标上的阅读教学所应该达到的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对于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文本,我认为必须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抓住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是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姚斯提出的,即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
重视每一片“绿叶”——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重视每一片“绿叶”——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第八条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我们不但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也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角度来实施课堂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只有当学生真正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文本的内容,探究文本背后的意义,这才是新课标上的阅读教学所应该达到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对于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文本,我认为必须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抓住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是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姚斯提出的,即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和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需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经先有了各种生活经验,而这种经验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被唤醒,学生以此为基础对以后的阅读产生期待,并且希望文本能够满足他的期待。如果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就牢牢抓住他们的这种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生成一种迫切渴望阅读文本的需求,那么,就会对阅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社会可谓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几乎是非常大的。很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相关的电视剧和电影,而它们很可能是先于文本让学生所接受的。因此,如果要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之前,不妨让学生聊一聊通过电视或电影所初步知晓的作品内容,慢慢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视电影上转到相应的文学作品上来。  

例如在上《智取生辰纲》一课前,我先利用大家看过电视剧《水浒传》的因素,请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前对所了解的水浒人物进行介绍。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踊跃发言。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往下阅读的念头。  

二、基于学生审美观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作出不同的审美反应,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审美评价,其原因在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性。因为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他以往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都会对他即将进行的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以往我们大多忽略了这种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性,更多地将中心放在了审美结构的同一性上,以老师的最终分析结果代替了学生的个人体验。所以,我们要想很好地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必须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发现意义、建构意义,甚至敢于创造意义,敢于对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件事,学生之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一些同学认为,范进因为中举而发疯,很明显是一出喜剧,因为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并且揭露了当时读书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趋炎附势的嘴脸,而这正符合了喜剧的基本要求;而另一些同学却持相反意见,认为范进中举其实正是一场悲剧,像范进那样的读书人,一辈子都将考取功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灵魂,这是国家的悲剧。两方各执一词,展开了一场生动而又激烈的辩论,通过这场辩论,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范进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压迫,也因此产生了对“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的思考。  

可见,如果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审美观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就文本阐述自己的见解,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然会高涨,他们也可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创造阅读,完成对文本的升级诠释。  

这里所谓的“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写出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们是文本中已写出部分向读者暗示或揭示的东西,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填补与充实。这种文本见于一些小说或叙事类文章中。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想象与联想异常活跃的过程。他们通过想象再现文本所描绘的形象,如人物、景物、场面、生活环境等,对于文本所未描绘而仅仅作了提示、暗示的内容,学生自然会在自己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创造性想象去填补与充实,使形象更加丰富、更加完整。但由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性,他们改造过的形象也大不相同,甚至可能与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大相径庭。正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也曾这么说过——“作者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时候,恐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是存在着这人物的模样的,于是传给读者,使读者的心目中也形成了这人物的模样。但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所设想的相同,巴尔扎克的小胡须的清瘦老人,到了高尔基的手里,也许变成了粗蛮壮大的络腮胡子”。正因如此,我们才应鼓励学生对“空白”进行个人的创造性阅读,使作品更趋于完整。  

例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描写了孩子眼中父母是怎样看待叔叔于勒的,但孩子视野之外的于勒的具体遭遇,详细情况,学生是不得而知的,于勒最后的命运也是一个悬念。这些完全都需要通过学生去想象、丰富与充实,结果就在作品基础上再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于勒。  

又如节选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是从杨志这行人的角度来描写生辰纲被劫的经过,但对于智取这条计策是如何被梁山好汉定下的,他们又是如何作前期准备的,文章一字未提,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将这一“空白”填补。  

[1] [2]  下一页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