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自主创新”战略,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20xx年、20xx年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2家,民营科技企业165家,组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7家。20xx年,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1147亿元,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
一、扎实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共有192家高新技术企业,比20xx年(47)增长3倍多,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值超10亿元的有16家,超100亿元的有3家,5家企业入选广东工业企业50强。20xx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1147亿元,比20xx年(142.6亿)增长7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2.96%;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8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64.5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4.20%。
(二)基本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0xx年,全市已在企业组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农创中心)67家,比20xx年增长15倍,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我市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实现了“四个90%”,即90%的科研机构在企业;90%的科研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经费来源于企业;90%的科研成果在企业。目前,我市大集团拥有的核心技术数量增长很快,TCL集团已经拥有21项核心技术,其中2项核心技术已经收取境外企业专利使用费。德赛集团目前也拥有核心技术13项。20xx年以来,我市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市共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专利奖109项,其中国家级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2项,省级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
(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20xx年,我市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共有30家,20xx年增至165家。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已遍布全市各个行业领域,开发生产移动电话、车载多媒体信息产品、GPS终端产品、现代装备、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软件等高新技术产品40多种。侨兴电话、富绅衬衫等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亿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方型高容量锂-亚硫酰氯电池”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的民营科技企业中有42家为高新技术企业,43家民科企业组建了市级以上工程研发中心(农业创新中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4%和64%;2家企业入选“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20xx年,全市民科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13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为我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知识产权工作有新起色,创建了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
我市坚持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专利法》,制定了《**专利资助暂行办法》,每年财政划拔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超100万元,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技术标准制定。20xx年至今,我市的专利申请总量为5116件,是1985年至20xx年总量的2倍多,其中发明专利650件,实用新型专利1767件,外观设计2699件;授权3230件,是20xx年之前总量的2倍多,其中发明专利97件,实用新型专利1279件。外观设计专利1854件。20xx年至今,我市有国家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1家(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专利试点企业2家、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知识产权优势民营企业”25家。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意识增强,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32项。目前全市累计注册商标9479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44个、**市知名商标81个;中国名牌产品1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9个。TCL品牌价值达300多亿元,排全国品牌价值第6位。
(五)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
近年来,我市千方百计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20xx年以来,我市财政对科技投入近4亿元,其中20xx年市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为19260.5万元(含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2490.5万元),比20xx年(2737万元)增长6倍多。20xx年起我市建立了高科技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技术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至去年底已累计投入近2亿元元。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的各项扶持、补贴资金和税收优惠,20xx年以来,我市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70个,得到上级资助资金超亿元,为充分利用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仅20xx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两个密集型”企业获优惠税金共5亿多元,有力支持了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四是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引进外资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外资项目,如壳牌石化项目引进了壳牌13项不对外转让的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全市工业的技术水平。
(六)较完善地建立和健全防震减灾“预、防、救”三大工作体系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预、防、救”)三大工作体系,卓有成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是认真实施《**市防震减灾“十五”规划》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编制、印发实施了《**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二是顺利完成了1个数字测震台、3个数字强震台、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一批群测群防观测点的建设任务,完成了地震前兆观测站的土建任务,等待进口设备的安装,市及各县、区地震部门全部安装了地震信息反馈系统并实现了升级处理。三是为各类建设项目提供了科学、经济、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对1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做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100多个建设项目提供了地震影响小区划成果报告,完成了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示范村的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了近30个重点单位按各自职责制订了26个应急分案,并汇编成册,全市大中专和中小学校全部完成了《预案》的制订任务,并力求《预案》做到组织更健全、责任更明确、应急更有序、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