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篇附注(60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坦荡荡:坦然宽广
戚戚:忧愁不安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才德的人不会孤独,必定有人追随。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眼见正义的事却不做,乃缺乏勇气。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怎么能够没有信用呢?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有道德之人总是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人为恶。
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生yin乱之心,贫贱不改节操,武力不会屈服。引申指具有坚贞不屈的意志,不因任何外部压力而改变。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不忘:不怕
沟壑:此指弃尸山沟
元:首、脑袋
志士不惧怕死亡,勇士不惧怕掉脑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同天下人共乐忧。
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
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
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高尚的道德不可战胜。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善:正确的
如流:如顺流而下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同顺流而下,非常快意。
私仇不及公。——《左传·哀公五年》
不因私废公。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如登:如登山,比喻难
如崩:如崩塌,比喻易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登山一样的难,接受错误的意见像崩山一般容易。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丹:朱砂
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红色。引申指高贵的品德可以倍受考验而绝不改变。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尊重他人胜过自己,先为别人着想。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虽穷困潦倒仍保持人格尊严,不接受带侮辱性的施舍。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考虑国家大事,然后再顾及个人恩怨。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其真诚
真诚所至,最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打动。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猛烈的大风中展现草的刚劲,引申指越恶劣的环境越显坚贞的品格。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宁静修身,节俭修养品德。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抵御寒冷没有比加厚的毛皮服更好的了,想制止别人的诽谤,没有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更有效的了。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