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典诗文学练堂中国100个经典元素(83):墨» 正文

中国100个经典元素(83):墨

[12-26 18:26:09]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典诗文学练堂   阅读:8608

概要:简史中国约公元前50世纪的彩陶和约公元前14世纪的卜辞甲骨上,遗留有黑色的纹饰和文字,可视为墨的痕迹。原始墨的黑色颜料直接取之于自然物质,如雷炙、燃烧后的有机物炭质、烟炱、动植物分泌物(墨鱼汁、氧化的漆树脂),以及色土和有色矿石(煤、石墨)等。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出土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中的黑红色矿石,须用研石压住在砚上兑水研磨后才能当颜料使用,即是墨的一种雏形。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著述中,出现了墨的内容,如《尚书·吕刑》中有:“墨罚之属千”的记载;《礼记·玉藻》中有:“卜人定龟,史定墨”的记载。出土的同期实物竹简、木牍、帛书上的文字,经考证有许多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墓葬出土的古墨残块,是由人工将色素原料与连接原料拌和后制成固态墨的最早实物。早期墨的色素原料为松烟,是松树枝干和根熏炼后得到的黑色烟炱;连接原料为鹿胶、麋胶等动物胶。原料拌和后用手捏制成瓜籽形、螺形或丸形,使用时还需用研石压住在砚上研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制墨集中在隃麋、延州、扶风(今陕西千阳、延安、凤翔)等地,其中以隃麋产墨最为著名,后世常以隃麋作墨...
中国100个经典元素(83):墨,标签:古典诗文学练堂大全,http://www.suxue6.com

简史

中国约公元前50世纪的彩陶和约公元前14世纪的卜辞甲骨上,遗留有黑色的纹饰和文字,可视为墨的痕迹。原始墨的黑色颜料直接取之于自然物质,如雷炙、燃烧后的有机物炭质、烟炱、动植物分泌物(墨鱼汁、氧化的漆树脂),以及色土和有色矿石(煤、石墨)等。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出土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中的黑红色矿石,须用研石压住在砚上兑水研磨后才能当颜料使用,即是墨的一种雏形。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著述中,出现了墨的内容,如《尚书·吕刑》中有:“墨罚之属千”的记载;《礼记·玉藻》中有:“卜人定龟,史定墨”的记载。出土的同期实物竹简、木牍、帛书上的文字,经考证有许多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墓葬出土的古墨残块,是由人工将色素原料与连接原料拌和后制成固态墨的最早实物。早期墨的色素原料为松烟,是松树枝干和根熏炼后得到的黑色烟炱;连接原料为鹿胶、麋胶等动物胶。原料拌和后用手捏制成瓜籽形、螺形或丸形,使用时还需用研石压住在砚上研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制墨集中在隃麋、延州、扶风(今陕西千阳、延安、凤翔)等地,其中以隃麋产墨最为著名,后世常以隃麋作墨的别称。汉代出现了以制墨传世的人物田真。宫廷中设置了专门掌管纸、 墨、 笔等物的官员。东汉时墨形逐步发展成用手抟攥坯料做成馒首形和两头细、中间粗的“握子”,可以直接拿墨在砚上研磨,以后,研石逐渐消失。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释“墨”为“书墨也,从土黑”。三国时魏国(220~265)书法家韦诞在制墨原料中加入真珠和麝香一类添加材料,使墨的色泽和光泽持久具有“一点如漆”的效果。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的《合墨法》第一次系统地记载和分析了制墨工艺。

汉末到唐代中期,制墨区域逐渐移向易水、上党、潞州(今河北易县、山西长治等地)一带。唐末,墨工李庭珪利用黄山优质松树资源,又改进了捣松(加工松烟)、和胶(松烟与胶的配比和拌和)工艺,在添加原料中增添了玉屑、龙脑、生漆以及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物,从原料拌和到制墨成型要经过反复锤敲达“十万杵”之多,使烟料和胶原料细腻均匀,工艺十分精湛。李庭珪墨色泽光艳,质地细腻。李墨的出现,是中国制墨工艺趋向成熟的标志。

至迟在南唐以前,制墨已由徒手成型转变为模具成型,使墨的内在质地更加坚密细腻,墨的形态发生根本变化,墨体厚薄均匀规正,棱线挺直,轮廓形制和表面纹饰渐渐丰富起来。李廷珪墨中有“剑脊龙纹圆饼”、“双脊鲤鱼”、“乌玉玦”等品种。

宋代制墨手工艺进入成熟阶段。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均有制墨,涌现诸多制墨名家,其中以安徽黄山一带制墨最为兴盛。继李墨工艺之后形成了体系更完整的徽墨工艺。此时,制墨原料方面出现了重大突破,以桐油炼制的油烟取代松烟成为制墨的主要色素原料。桐油烟墨在黑度、光泽、渗透、层次、耐水性和墨色稳定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松烟墨。1978年安徽祁门北宋墓葬出土“文府(大府)”墨一锭,虽然已在水中浸泡了800多年,质地和外形都没有明显变化。宋代文人涉足制墨成风,陆续出现了关于墨的专著,如苏易简著《文房四谱·墨谱》、晁说之著《墨经》、李孝美著《墨谱》、何薳著《春渚纪闻·墨记》。宋代成熟的制墨工艺和理论一直在制墨手工业中传承。

明代出现制墨作坊替代原来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墨进入了商品化阶段。最为著名的制墨名家有程君房和方于鲁。程君房在全面研探各家制墨工艺的基础上有许多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所制的墨坚实细腻,黝黑滋润,墨色深沉,光采持久;不仅质地优良,而且款式图案丰富精致,集中了明代徽墨的精湛工艺。传世的程君房墨仍完好如新,光泽湛然。程君房编刊的《程氏墨苑》和方于鲁编刊的《方氏墨谱》,完整地保存了两家各自墨品的图录,共近千种,是研究墨锭形制的重要史料,也是明代徽派版画艺术的优秀作品。

明嘉靖、万历(1522~1620)和清康熙、乾隆时期(1662~1795)是制墨的全盛时期。墨在数量、质量、工艺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墨的内在质地日臻完善,制墨手工业的探索和竞争内容集中到了墨的装饰形式上。形制款式有长、 方、 圆、扇、方柱、圆柱、棱柱、杂珮、不规则形等等,刻意变化,题材层出不穷,图样纹饰趋向精美绚丽。休宁派著名墨家汪中山将装饰性名品汇集成成套的“集锦墨”,把墨的艺术欣赏价值推向了新的层次。在墨的造型中,综合了绘画、书法、诗文、雕刻艺术和工艺技巧等,墨由书画工具跨入了工艺美术品的领域。

清代徽州制墨业最有声望的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形成“徽墨四大家”。曹氏徽墨1914年参加东京博览会,获金质奖章。胡开文超顶漆烟徽墨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清末,谢嵩岱、谢嵩梁借鉴传统制墨的配方和工艺,创制了液体墨汁,在北平开设专营墨汁的作坊“一得阁”。液体墨汁虽然不能完全取代块墨,但取用方便,是中国传统书画用品的一次革新。1840年后,用工业方法生产的色素炭黑成为新的制墨色素原料。

除中国之外,公元前13世纪埃及已经使用炭质和植物胶制成墨。公元前11世纪这种墨曾传到西亚地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也有用诸如炭化的象牙、骨类、油类和矿石等制成的固态墨。但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墨没有保留下来。

原料

有基本原料和添加原料两类。基本原料包括色素和连接料。色素原料是有机物经不完全燃烧得到的无定形炭粉末,主要有用桐油和少量不同比例的动植物油、生漆、烛红等炼成的油烟(漆料比例较大的油烟称为漆烟);用松树枝干和根炼成的松烟;用天然气或煤焦油炼成的色素炭黑。此外,各种色彩矿石粉末和化工颜料也可作为墨的色素原料。连接料是用动物的皮、骨熬煮而成的动物胶,是制墨的粘合成型材料,也有光泽作用。早期制墨用鹿胶、麋胶,现基本用牛皮胶。优质胶的特点是质地轻,色泽纯净透明,长期存放性能稳定。

添加原料有:①香料,如麝香、冰片等,可增添墨的幽雅气息,增强墨色落纸后的渗透效能,防腐、防蛀、延长作品寿命;②金箔、珍珠、玉屑等,使墨液光艳,具有厚度,使作品富于立体感;③熊胆及其他动物胆类,能增添墨色浓度,凝聚墨胶,避免胶质水解而产生笔墨层次漫漶不清;④梣皮、紫草、丹参、皂角、绿矾、朱砂、鸡子清、牛角胎等中草药,都有增色、添香、坚墨、发彩、防腐的作用。

种类

按原料分为:①油烟墨:中国书画墨的代表品种。纹理坚密,发墨爽利(可溶性好),墨色黝黑,墨彩浮艳,墨液迎光泛出紫玉光泽,气息馨香,掭笔不滞,运笔如若,浓墨不燥,淡墨不漶,层次丰富,墨色经久不变,装裱耐水性强,浸水不化。用于书写富有立体感,用于绘画墨韵生动有神。②松烟墨:墨色雅致,黑而无光,冲水后的淡墨呈青蓝色。适用于书写、绘画以及修描古画。③色素炭黑墨:色泽深黑,层次单一板滞,墨色持久性和耐水性差。适宜普通书写练习使用。④青墨、茶墨:用油烟或松烟添加其他色泽原料制成,墨色含黛黑或茶褐色,用于特殊色象效果的书法、绘画。⑤彩色墨:其中矿物颜料墨有朱砂、银朱、雄精、赭石、石黄、石青、石绿、蛤粉等色,色泽典雅,化学性能稳定,色度持久。化工颜料墨有红、黄、绿、蓝、白 5色。都可用于绘画和圈批缮抄书籍、文卷。⑥再和墨:用退胶的古墨、陈墨捣碎后掺入新的色素和连接料重新加工制成,墨色陈醇古雅。⑦药墨:以油烟和阿胶为基本原料,配上比例较大的药用金箔、麝香、牛黄、犀角、羚角、珍珠粉、琥珀、青黛和熊胆、牛胆、蛇胆、猪胆、青鱼胆等。可外敷或内服,有清热、止血、解毒、疗疮等作用,也可书写、绘画。⑧蜡墨:用蜡为连接料,不须用砚研磨,可以直接在纸上涂划书写,色泽乌黑,不退色,耐水性能良好。用于传拓碑刻器物,不受条件限制,携带方便。

按题材或组合形式分为:①仿古墨:用传世的古墨模复制的产品。②套墨:两锭以上装成一盒的墨。有仿古墨,也有现代创作题材,数锭可联成通景。③集锦墨:又称丛墨、豹囊丛墨、瑶函墨。每套从十数锭到数十锭,错综排列,整齐美观,外盛装螺钿漆盒、彩绘漆盒、书函盒、书卷盒、宋锦盒等,十分华美。集锦墨中大多数为仿古墨。集锦墨、仿古墨一般作陈设、 观赏、 收藏、馈赠用。

简介

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 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水。

附图为徽州胡开文墨二种, 产于安徽屯溪

历史

中国考古发掘出来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已有墨迹,还从湖北云梦县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庄子》中有“舔笔和墨”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用用毛笔和墨水了。

制造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纪述制墨的方法。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

烧油取烟法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引苏东坡诗《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说是扫灯烟制墨。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有一段文字记载烧桐油制墨法:“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专人扫媒,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云麓漫钞》卷第十)。

* 明《天工开物》记载的烧油取烟法:将桐油、清油或猪油放入油灯中点燃,油灯上方有铁盖收集油烟。每一位熟练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盏油灯,动作要敏捷,否则油烟过老。然后用鹅毛刷轻轻将铁盖表明层的油烟刷入纸片上,这是上等油烟,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泽。铁盖里层油烟,必须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烟。每斤油可刮取约一两上等油烟。

烧松木取烟法

在地上搭长十几丈(1丈=3.3米)长的竹棚,用纸和草席密封,竹棚和地面联接处,用泥土密封。竹棚上每隔一段开一个烟孔,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

斩取松木必须将松树干底部钻洞,点火烤树干,让松香流净,即便残留一点松香,烧出的松烟,质量不好。将松木斩块堆入竹棚,从竹棚前端点火,连烧几天,松烟从竹棚前端向竹棚后端弥漫,待冷却后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烟。从竹棚后段刮取的松烟叫清烟质量最好,供优质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烟,叫“混烟”,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的松烟叫“烟子”,供印刷用。

墨烟处理

明代文献中通用的有两个方法:

* 筛选法:用细绢筛将油烟或松烟筛选出细净均匀的墨烟。

* 沉淀法:油烟或松烟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淀,上层细而匀是精料。

配料

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通常包括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 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各种配料有一千种以上。

捣练

将烟料和配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或用铁锤锤击烟料团一万次成为墨团。

墨锭

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中,压成墨锭。墨锭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图案有弥勒佛、十二生肖、松、凤、鹤、鱼、鸟、花等。

制墨名家

* 安徽屯溪老街胡开文

* 三国魏韦诞:“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 南北朝张永

* 南唐安徽徽州李廷圭

李廷圭本姓奚,因为南唐后主制墨,赐李姓。李廷圭墨以松烟、珍珠、龙脑、白檀、鱼胶为原料,制成的墨坚如玉,宫中用来画眉毛。到明代李廷圭墨贵如珍宝。

* 宋张遇、潘谷

* 元张万初

* 明程君房、叶玄卿

* 清曹素功、胡开文。曹素功墨造型美观,曾制一套“经常应世墨”36锭,每锭刻印黄山一峰,表现安徽黄山36峰全景。

墨与印刷术

唐代初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墨作为传统印刷方式是的五大要素之一,自然而然地就将制做工艺十分讲究的墨引入到了印刷中,作为传递印版上的图像、文字信息于纸张或其他别的材料上。从这一点来说,墨的产生和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中药名:墨

释名:亦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

气味:辛、湿、无毒。

主治:

1、吐血。用墨磨汁同莱菔汁或生地黄汁饮下。

2、流鼻血。用浓墨汁滴入鼻中。

3、大小便血。用好墨细线二钱,阿胶化汤调服。

4、小便淋漓不通。用好墨烧一两为末,湿水冲服适量。

5、赤白痢。用干姜、好墨各五两,共研为末。中醋,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日夜号六、七次。

6、妇女崩漏。用好墨一钱,水冲服。一天服二次。

7、小产后血流不止。墨三两,火烧,醋渍,烧渍反复三次,加没药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醋汤送下。

8、胎死腹中。用新汲水磨金墨服之。

9、难产。用墨一寸,锉为末,湿水送下。

10、胞衣不下。用好墨二钱,湿酒送下。

11、背痈。滴醋磨墨,极浓,涂背周围,中间涂猪胆汁,干了再涂,一夜可消。

12、中恶(多见于路途中,突然心腹绞痛,胸满气冲,俗误传为中邪)。急捣墨二钱,水冲服。

13、产后血晕,心闷气绝。用人尿磨浓墨一碗服之。

14、飞丝或尘物入目。磨浓墨点之,即出。

附方:墨愈陈愈好,松烟做成的墨才能入药。墨的主要作用是止血。


Tag:古典诗文学练堂古典诗文学练堂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典诗文学练堂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