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典诗文学练堂重阳节与重阳节古诗» 正文

重阳节与重阳节古诗

[12-26 18:24:42]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典诗文学练堂   阅读:8599

概要:重阳节与重阳节古诗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重阳节,又称“踏秋”,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九九重阳,是阳数的极盛,而盛极将衰。所以才有登高祈寿的习俗。又有魏文帝《九日与钟繇书》说:“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九几乎要“满”了,也就是转折的关头,所以说“天道亏盈而益谦”。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节”是诗人情意勃发的节日。适值此日,诗人生活经历不同,心境感受不一,也就有了多彩的重阳节诗。下面我们选取一些经典的诗作些解析:一、重阳思归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的父母兄弟都在华山以东的家乡,他独自一人住在京都长安,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到了像中秋重阳这样的家家团聚的佳节,更是加倍地思念亲人。这首诗...
重阳节与重阳节古诗,标签:古典诗文学练堂大全,http://www.suxue6.com

重阳节与重阳节古诗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重阳节,又称“踏秋”,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九九重阳,是阳数的极盛,而盛极将衰。所以才有登高祈寿的习俗。又有魏文帝《九日与钟繇书》说:“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九几乎要“满”了,也就是转折的关头,所以说“天道亏盈而益谦”。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是诗人情意勃发的节日。适值此日,诗人生活经历不同,心境感受不一,也就有了多彩的重阳节诗。下面我们选取一些经典的诗作些解析:

一、重阳思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的父母兄弟都在华山以东的家乡,他独自一人住在京都长安,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到了像中秋重阳这样的家家团聚的佳节,更是加倍地思念亲人。这首诗就是他在九月九日这个重阳佳节写的。在唐代,重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大家都要到山上去,插戴一种叫做茱萸的香草,还要喝菊花酒,吃重阳糕。诗人远离家乡,举目无亲,当然没有兴致登高,作者只能独坐窗下,暗自思念:此刻,家中的弟兄们都在山上登高游乐,当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插上茱萸的时候,一定会因为少了作者这个远在他乡的兄弟而挂念,诗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怀念亲人,反倒说弟兄们会因为思念自己而减少节日的欢乐。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月九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蜀中九日

(唐)王勃

月九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这首诗写重阳时节异乡异客的强烈思乡情绪。菊花篱旁参差不齐,摘菊把酒又到了重阳时节。忍不住想起家乡归期难觅,只好勉强插上茱萸,在异乡和大家一样庆祝欢乐。随众人,更显孤独。以大家的欢乐团圆,反衬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家人的想念。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即景抒情,表达思乡之情,但全诗没有一言一句直接发泄这种情怀,前两句言所见之景: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这也是一首思恋故土的诗。全诗的意思是: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哪里想到今日独自饮酒,只能对着故乡的菊花把盏,极目远眺,远处的云仿佛和树连到了一起。天气开始转寒,大雁结队南迁。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二、重阳念友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三、重阳思夫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她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四、重阳衬境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这首诗写杜甫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山水无恙,人事却难以预料,自己现在已经是头发稀疏的老人了,还能在人世间存活多久呢?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他感慨万千,独自登高。

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这位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整个一首诗,写出步入生命秋天的杜甫内心八悲:一悲漂泊万里,二悲秋天萧索,三悲作客他乡,四悲羁旅漫长,五悲凄惨晚年,六悲多病衰颓,七悲地高天寒,八悲孤独无依。

阮郎归

(北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这首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是一首重阳佳节失意伤怀之作。情绪压抑悲凉,好像有许多愁情,但表现得模糊闪烁。临佳节而在异乡作客,受款待又有“人情似故乡”的亲切。可是从其饮酒狂欢,又可见其借酒浇愁的心境。词中以佩紫、菊簪与自己作比较,其主动克制“旧狂”,可见此狂是出自不得已而为之。

五、重阳生悲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全诗表达登高时交织的抑郁和欣喜情绪,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最终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李白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

李白诗中说菊花两次遭到采撷,是在暗喻自己的从政经历,以此表达内心的苦闷。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王缙的诗写得愁苦,边地登高,严霜草枯,有无菊花助兴尚不得知,内心更为伤感。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作品。景是清冷的秋景,情是淡淡的愁。全诗的意思是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承受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

六、重阳言志

念奴娇·重九席上

(宋)辛弃疾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这首词上片由眼前小宴而忆晋人高会,哪个识得酒中妙理呢?千古以来,知音者实在太少。下片就此引出嗜酒高人陶渊明。空杯问陶,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结韵“同醉今夕”,引渊明为隔代知音。

七、重阳情事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吴文英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做也都难。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此词写词人携妓游览石湖之情事。上片叙述作者泛湖前登高之事,下片写作者与歌妓一起乘舟泛湖的情景。

八、重阳独白

夜行船·秋思

(元)马致远

【离亭宴煞】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这是一支煞尾曲,正面点题:可叹人生在世,只有睡觉时才得安宁,天一亮便有万事干扰不休。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扣住秋景。人间万事归结到一点,无非是争名夺利,所以下面用一组鼎足对,将古往今来世上的一切纷争都比喻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这三句连用确切精当的叠字排比对仗,把蚁穴、蜂窝、蝇群的形状写得特别麻人。这里不仅将封建社会中世人的丑态形容到如此恶心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以迥异于世人的高雅情趣与之相对照,表现出细宇宙、小万物、俯视尘世的超然神情。

重阳节因为诗充满诗意,因为诗人充满感动。


Tag:古典诗文学练堂古典诗文学练堂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典诗文学练堂
《重阳节与重阳节古诗》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