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写作教学作文进步“三台阶”——兼议作文教学的生态适应性» 正文

作文进步“三台阶”——兼议作文教学的生态适应性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写作教学   阅读:8877

概要:作文进步“三台阶”——兼议作文教学的生态适应性赵福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颁布。其中,关于作文学习的重新设计,形成了“三台阶”的发展思路,即主张按照“写话(一二年级)——习作(三到六年级)——写作(七到九年级)”的作文进步流程设计作文教学。这是教学研究,体现在国家政策导向方面,试图引导作文教学走向科学化和系列化的一个重要改变。其渗透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作文进步,主要体现为语言应用中的表现,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流程。关注作文就应该看到学生个体的语言能力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不应该孤立看待作文就是应用书面语的表达,而夸大这种语言的独特性,从很小就让学生把这种语言表达看得远离自己,高不可攀,视作文为畏途。这也是目前作文教学处于困境,没有“学生缘儿”,不为学生普遍喜欢的一种重要原因。现实社会文盲人口微少,据教育统计,全国基本实现了扫除青壮年文盲。而且随着大学的大众化趋向,更多学生家庭成员构成的一个人文场,比较之前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社会传媒更加更富,传播影响更加普及和深远。这些方面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注定为学生接受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越来越优良的条...
作文进步“三台阶”——兼议作文教学的生态适应性,标签: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作文进步“三台阶”——兼议作文教学的生态适应性

赵福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颁布。其中,关于作文学习的重新设计,形成了“三台阶”的发展思路,即主张按照“写话(一二年级)——习作(三到六年级)——写作(七到九年级)”的作文进步流程设计作文教学。这是教学研究,体现在国家政策导向方面,试图引导作文教学走向科学化和系列化的一个重要改变。

其渗透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作文进步,主要体现为语言应用中的表现,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流程。

关注作文就应该看到学生个体的语言能力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不应该孤立看待作文就是应用书面语的表达,而夸大这种语言的独特性,从很小就让学生把这种语言表达看得远离自己,高不可攀,视作文为畏途。这也是目前作文教学处于困境,没有“学生缘儿”,不为学生普遍喜欢的一种重要原因。

现实社会文盲人口微少,据教育统计,全国基本实现了扫除青壮年文盲。而且随着大学的大众化趋向,更多学生家庭成员构成的一个人文场,比较之前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社会传媒更加更富,传播影响更加普及和深远。这些方面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注定为学生接受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越来越优良的条件。因此,儿童的学话和识字都有提前。到了学龄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在口语表达上,很多孩子在描述一件事情、一个事物,传达一个信息时,基本没有用词和组织障碍,表达非常顺畅。可是我们也发现,如此优良的口语条件并没有在作文教学中得到体现,流畅的口语语流,一旦在作文的河道上,就枯涩了。这说明,在口语与书面语的转化问题上我们解决得不好。

口语和书面语发展中“同流”和“引流”并存。一般而言,生活与个体经验为我们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信息资源。语言是形式,生活是内容。换一种说法:在语言的“皮囊”之中包裹的“内核”应该是个体人在生活中所积累或积淀的事件、人物、景物、思想、情绪、感受等等。

依托生活源流,语言的河道有两条:一条为口语,现实生活中的表达应用更为及时、普遍,这也是人群构建合作关系,以及个体人逐步走向社会化,常用的一种交际工具。这个语言形式的发展启动早,学生应用更为熟悉,通常为家庭成员启蒙,然后在小圈子里发展成熟,与这个人际环境的文化表现有关。前面也说过,口语发展到入学,学生基本不存在口语表达的障碍。

书面语是一种学习语言,与生活中的所应用的口语有不同。因为书面语的文化气息比较浓厚,是在有文化的特定人群中和特定场合与条件下使用的。在初步书面语的发展阶段,要学会从口语的河道来引流。这是一个最为经济的教学手段。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我以我手写我口”。而当书面语的河道水流丰盈的时候,它的一些语汇和表达形式就会作用在口语,形成反哺,给口语表达增加一些文气。因此口语和书面语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训练学生写作不要唯作文而作文,要有口语和书面语“双流互助”的认识。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说话。这个基本判断就是从语言发展要学会引流的角度而言的。

其二,作文是学生写作的独特表现,具有发展性、过程性和不完善性。

学生作文与“社会认可的成品作文”或“作家作文”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作文处于写作能力发展的前端,是追求发展未来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一种表达能力,因此现实的作文应该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多样的呈现状态。

通俗而言,作文就是作文,就是社会大众中的学生,带有普遍意义的学校学习人群,他们在书面语言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成果”。它,我指的是这个成果,未必与成年人的作文、作文家作文具有同等的表达水平,也就是不能用这种“成熟文章”、“优秀文章”的标准,作为一把尺子,评价学生作文是否达标。我这样说是因为,现实中我们的社会和教师对待学生写作,不自觉形成了“精品化意识”。追求作文的高品质和高品位,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转化为教育观,我们就要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出发,考虑这个高位要求是否合理和在学生身上是否具有适应性。如此精品化的标准,和用精品意识,提供给学生作文示范的作文,都刻意摒弃了学生在个体语言和本体发展中自然带有的成分,如稚嫩、天真、真实、实在,不够完美、未必深刻,等等。文不离人,不能脱离学生现实的思想、性格、生活、情趣等,写作一种成年化、成人化,故作深沉的文字,或有意“拽文”。

对待成长中的作文,我们在教育评价中,要有发展观,评价学生作文要给予一些宽容;多说些好话,多鼓励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说一些他们的话,让他们自然表达心声。

概括地说,作文源自学生生活实践,是他们借助观察、听闻、感悟、思考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的一种语言形态。因此要尊重学生内心的生态特点。我主张建立作文的生态适应观。作文指导要努力避免用教师的成人意识教导学生说不是他们的话,说他们说不出来的话。

其三,作文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时间,处于一个养育的过程,而生活实践则是作文的基本表现形式。

我们以为实践性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特征。修订后的课标,进一步彰显了学科实践属性,以为除了教师主导的训练之外,更多的时候,语文能力发展来自生活实践,这是语言发展中不可漠视的。从这条基本认识出发,作文本身不是一个文章成品,也不应该孤立、静态看待写作。给“一个题目”,留“一段时间”,要学生写作;然后跟学生要“一篇作文”;最后通过一篇作文,认定你的写作表现。这个写作流程和作文形态,在客观上,注定是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放在了这个“作文”本身上。

从言语实践的角度看,作文也是一个交际形式,写作是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写作前我们要思考:我本次写作的训练价值和社会化功能,生活中的参与价值,等等,这些方面怎样?不要单从训练价值上进行写作设计。要为写作文寻找生活价值和意义,也就是把写作放在一个虚拟或确定的生活环境之中。这样的作文才能触发学生,引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写作需要有一个准备期,给一个任务;写什么不应该是单靠脑力想出来的,或者虚构出来的,想象类文除外;一般文章要在作文的话题和问题上进行综合性研究和学习,积累素材和应用思考力处理素材,把生活原材料内化之后,形成对于话题或问题的认识、思考、观点、情感、态度、判断等。这才有了与人交流,即写作文的必要。学生写作之后,不能以“提交作文”为写作的终结。作文后的回馈是作文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是学生单方面的表达,只有增加了作文后的关注和评鉴、交流,作文这个语言活动的互动性才能体现出来。如此言语活动才形成一个闭锁的完善结构。

[1] [2]  下一页


Tag: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写作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