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浅谈徐志摩诗歌中意象水频繁出现的原因» 正文

浅谈徐志摩诗歌中意象水频繁出现的原因

[12-26 15:3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315

概要:浅谈徐志摩诗歌中意象水频繁出现的原因赵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意与境二者而已。”理解诗歌的意象创造时,必须抓住主观与客观、情与景的结合点来透视的美学特征。徐志摩的诗歌中,形形色色的水正是作为这样一种情感的负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一、西方文化对诗人有很大影响徐志摩曾说:“说到我自己的写诗,那是再没有更意外的事了,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在24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分析徐志摩开始写诗的时间和环境,我们不得不说康河在唤起诗人诗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陶冶在康河的美中。在星光下听水声,听邻近小村的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诗人的性灵。“康河我敢说是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诗人的心目中,康河的水、康河的柳等可以说完全是以一种美而存在的,这种意识长期以来已在诗人心中形成了一种无意识,当诗人以后在表达对美,对理想的追求时,便不自觉地想到了水,想到了与水有关的意象,康桥系列诗,《康桥再会罢》、《康...
浅谈徐志摩诗歌中意象水频繁出现的原因,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浅谈徐志摩诗歌中意象水频繁出现的原因

赵 艳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意与境二者而已。”理解诗歌的意象创造时,必须抓住主观与客观、情与景的结合点来透视的美学特征。徐志摩的诗歌中,形形色色的水正是作为这样一种情感的负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西方文化对诗人有很大影响

徐志摩曾说:“说到我自己的写诗,那是再没有更意外的事了,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在24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分析徐志摩开始写诗的时间和环境,我们不得不说康河在唤起诗人诗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陶冶在康河的美中。在星光下听水声,听邻近小村的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诗人的性灵。“康河我敢说是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诗人的心目中,康河的水、康河的柳等可以说完全是以一种美而存在的,这种意识长期以来已在诗人心中形成了一种无意识,当诗人以后在表达对美,对理想的追求时,便不自觉地想到了水,想到了与水有关的意象,康桥系列诗,《康桥再会罢》、《康河晚照即景》《康桥西野暮色》《再别康桥》但是明显的例子。另一方面,诗人在留学期间,在康桥生活中,他结识了不少的英国名人包括曼殊菲儿、狄更斯、威尔斯、罗素等思想文化和文艺界的师友,在西方文化圈中,他更多更好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吸取了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乳汁,政治上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艺术倾向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思想上追求自由无束,生活中渴求真正倾心的爱情与友谊,创作上力求美的实现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在这里诗人形成并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水的自然奔放,水草等的柔软飘摇的特点也正作为了他思想的负载。而水本身的明净与清澈,也代表了纯朴,代表了美。这样,诗人在表情达意时,无怪乎对水意象青睐有加。

二、同诗人的个性气质及早年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关

徐志摩的性格可以用“至情至性”四个字来形容。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一个信仰感情的人”,“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而且“心灵的活动是冲动性的简直可以说是痉挛性的”,他认为“不应当拒绝感情或是压迫感情”。这种至情至性的性格,使徐志摩对于周围一切充满了感情。情到深处往往借景抒情、以物喻人,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也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我如果曾经应用浓烈的文字,这是因为我不能自制浓烈的感情。”另外,徐志摩21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江浙一带,可以说故土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滋养了诗人创作的灵性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江南水乡的水陶冶了他的性情和气质,使他形成了对于纯朴的对于美的最初的理解,在诗人以后的创作中,水的颜色、水的声音和水的特性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诗人,同时染上诗人的浓浓的主观情感色彩,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在徐志摩一生的婚姻恋爱中,经历了三个女人,也给诗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自然地反映在徐志摩的诗歌之中,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与水相关的植物,以用来隐喻自己所爱慕的女子。可以说,徐志摩正是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以特异的感性心理以及艺术家的敏锐的禀赋和气质,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一奇特的存在。

三、与诗人对自然的崇拜有关

徐志摩是一个大自然的崇拜者,强调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回复人的天性。翻开徐志摩的诗集,从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到最后一部《云游》,我们都会清楚地发现,以自然的赞美或歌颂是诗人创作中极为突出的题材。同其他题材的诗相比,有关自然的诗歌的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徐志摩早期大量的摹写自然风物的诗是由于生活的康桥和环境所诱发的,这燃起了他的创作欲望。康桥乡村的自然风光“草青人远,一流冷涧”,这种超脱社会,田园式的宁静的环境正与徐志摩的心境相契,因此创作出了《夏》 《夏日田间即景》《康桥再回吧》等抒写康桥自然景物的诗篇。在诗人创作的中后期,大部分抒情诗也是以自然风物为主要意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情致更深更浓,其感情的“灵性”都依附在这些自然景物上。

而水与自然自古以来就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楚文化中,不自觉地被融入了道家的思想,老子解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而“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水最能体现道的精神内核。道家的尚水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创作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都有借水意象来传达对自然的崇尚,比如李白曾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而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作品中处处可见水的影子。水意象的使用体现出了作者们人生观和审美趣味上对自然的崇尚,追求一种未受现代文明玷污的自然人性理想,

徐志摩笔下的水意象在其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其诗歌中的水意象的准确把握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很有好处。而对于水意象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当代的诗歌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科学城一中)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