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两小儿辩日》寓意再商榷» 正文

《两小儿辩日》寓意再商榷

[12-26 15:37:32]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326

概要:《两小儿辩日》寓意再商榷何伟节选自《列子·汤问》的《两小儿辩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教材大多解读其寓意为“片面地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黄绍勇老师的《〈两小儿辩日〉寓意商榷》(《语文学习》,2011年第3期)则认为寓意应是“难以遽断是非”。笔者在此也提出拙见,以待方家指正。在解读文本时,《孟子·万章》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段话与“以意逆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因此,进行文学作品解读,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具体地来讲,“知人论世”是要读懂们较为熟悉的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歧路亡羊”“纪昌学射”“薛谭学讴”等。它是一部智慧之书,开启心智,给人启示。全书共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都以寓言的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该书大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更多的...
《两小儿辩日》寓意再商榷,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两小儿辩日》寓意再商榷

何 伟

节选自《列子·汤问》的《两小儿辩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教材大多解读其寓意为“片面地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黄绍勇老师的《〈两小儿辩日〉寓意商榷》(《语文学习》,2011年第3期)则认为寓意应是“难以遽断是非”。笔者在此也提出拙见,以待方家指正。

在解读文本时,《孟子·万章》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段话与“以意逆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因此,进行文学作品解读,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具体地来讲,“知人论世”是要读懂们较为熟悉的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歧路亡羊”“纪昌学射”“薛谭学讴”等。它是一部智慧之书,开启心智,给人启示。全书共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都以寓言的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该书大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更多的珠宝、土地、人口,连年混战;同时,人们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这段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时代。各学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一方面积极向当时的统治者兜售自己学派的观点及主张,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仁政”“王道”,墨家提出“兼爱”“非攻”,道家则打出“无为”“小国寡民”的口号,法家倡导“权”“术”“势”的统一,其他还有阴阳家、纵横家等,也都有各自的旗号;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又相互攻讦,吹捧己方,贬低他方。《两小儿辩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其实,这篇寓言是写列子(后世称为“道家三祖”之一)攻伐“圣人”孔子的。此后,更有庄子攻讦孔子的故事,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开始欣欣然单身只往“强盗窝”,想劝说所谓的“强盗头子”——杀人如麻的柳下惠之弟盗跖,“放下屠刀,回头是岸”。孰料盗跖却引经据典,论述好人没好报,说孔子假仁假义,把孔子骂了个狗血喷头,狼狈而逃。又如《庄子·杂篇·渔父》中,“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归真也。’”通过对话,渔父一针见血地指出,孔子所谓的“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都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而渔父所谓的“真”,就是“受于天”,主张“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最终,孔子为渔父的思想所折服,如梦初醒,甘拜下风,尊渔父为圣人。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孔子,似乎恍然明白自己“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背后的真正原因。

当然,有的可能是杜撰,但道家一方攻击儒家一方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这些都是道家清静无为的观念和儒家“明知不可而为之”的价值观的微妙碰撞。

孔子是儒家推崇的圣人,有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懈精神;而列子宣扬“清净无为”“知其不可而不为”的遁世情怀,在那个时代,他仿佛对孔子的精神有种不屑,因而通过两小儿的辩日,嘲笑孔子“孰为汝多知乎”?儒家弟子称你为“圣人”,是自诩,是自我吹嘘,进而讥讽其“知其不可而为之”思想的荒谬性。

今天,重读这个寓言故事,以当代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当然可以用全新的眼光,或者按照“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的原则,翻出一些新意:我们至少能得出四个启示。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看:知识无止境,学无止境。即使是被称为圣人的孔子,也并非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作者寓意在于讽刺儒家所标榜的“圣人”。

从孔子的角度来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要学习孔子谦虚谨慎的精神。

从两小儿的角度来看:要学习两小儿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真理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我们不能靠直觉办事。

笔者以为,这个故事所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是: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独立思考。即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新华中学)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两小儿辩日》寓意再商榷》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