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诗歌意境赏析的深层问题及其解决研究» 正文

诗歌意境赏析的深层问题及其解决研究

[10-05 22:00:2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195

概要:诗歌意境赏析的深层问题及其解决研究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诗歌意境赏析,是学生们进行诗歌鉴赏的一个常练内容,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们对答题规范日渐熟悉,一问他们,都能回答步骤有三,不外是先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是涉及到具体的诗歌鉴赏就会出现问题。问题表现为:一不能准确表述诗人的情感,二不能准确地概括景物的特点与情调,三描绘的图景画面不具体、不生动。透过学生做题呈现的表象,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存在如下深层问题:1、诗歌理解力和领悟力问题2、语言表现力问题诗歌理解力和领悟力是种综合性能力,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但可以养成。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力和领悟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细读全品——“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王尚文语)有些学生无法准确表述诗人的情感,与浮光掠影、跑马溜溜的阅读习惯有关。譬如读王维《山居秋瞑》,所获得情感认识是诗人热爱自然,这样领会,显然没有把握住诗人所想表现的真正情感。如此读诗的同学忽略的是什么呢?一是尾联的直白之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指诗...
诗歌意境赏析的深层问题及其解决研究,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诗歌意境赏析的深层问题及其解决研究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诗歌意境赏析,是学生们进行诗歌鉴赏的一个常练内容,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们对答题规范日渐熟悉,一问他们,都能回答步骤有三,不外是先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是涉及到具体的诗歌鉴赏就会出现问题。问题表现为:一不能准确表述诗人的情感,二不能准确地概括景物的特点与情调,三描绘的图景画面不具体、不生动。

透过学生做题呈现的表象,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存在如下深层问题:

1、诗歌理解力和领悟力问题

2、语言表现力问题

诗歌理解力和领悟力是种综合性能力,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但可以养成。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力和领悟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细读全品——“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王尚文语)

有些学生无法准确表述诗人的情感,与浮光掠影、跑马溜溜的阅读习惯有关。

譬如读王维《山居秋瞑》,所获得情感认识是诗人热爱自然,这样领会,显然没有把握住诗人所想表现的真正情感。

如此读诗的同学忽略的是什么呢?一是尾联的直白之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联系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难怪乎《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会说:“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由此可知,把握情感,不仅要观景,还要悟情,要抓议论与抒情之句。

二是忽略了一个关键词,这就是“空”。 “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如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流露出诗人隐逸情怀:憩居于如此世外桃源,是何等的闲适,何等的愉悦呀。

如此细读全品,定然能准确表述诗人在《山居秋瞑》中表达的情感。

二是联想与想象——展开思维的翅膀

诗歌鉴赏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有的学生无法准确概述《石头城》一诗的情感,除了不会抓“故”“空”细读全品外,还与学生不善联想与想象有关。

这首诗可抓住“山”“水”“城”“月”想象一番的,通过想象,我们的眼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沉寂的群山,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不停地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多情地从城垛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如此想象,我们怎能体会不出诗人寄寓的情感,这就是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这首诗我们还可以进行相似联想, 李白《苏台览古》有这样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说的是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同样刘禹锡“旧时月” “还过女墙来”,极言故国的没落荒凉。两位诗人均是怀古抒情,寄寓昔日繁华无处寻觅的感慨,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由此我们可以看见怀古诗,大都包蕴两方面的思想情感:一是昔盛今衰,二是历史鉴戒。

三是知人论世——联系诗人和时事发掘诗歌的深层意蕴

如理解与把握《山居秋瞑》,就有必要了解王维其人。

王维作诗“诗中有画”。王维潜心向佛,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住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这对他的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特别爱描写那清寂空灵的山水田园,刻画恬静安宁的心境,《山居秋瞑》就是这种心境的再现。

读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若了解如下背景材料: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

这一背景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杜甫创作此诗的时代和原由,以及李龟年唱“红豆”的深意。从而也就能准确解读“落花时节”的寓意:诗人是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交代了具体的时令,并且古人对于晚春往往具有惜春、伤春情怀的感情,所以晚春的落花正是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而当时正值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现状由盛而衰,“落花时节”便又包含了国家衰变之意。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

语言表现力也是慢功,需要学生多方面的修为。从诗歌意境分析题要求来看,可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改诗为文

改诗为文,是把诗歌泡开的方式之一。如可将王维的《山成秋暝》改成散文,将杜牧的《清明》改成戏剧等。

多做这方面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还能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甚至语言表现力。

改诗为文一例:

江畔独步寻花

温暖的春天悄悄地来到了,阳光照耀着大地。有一天,诗人独自在浣花溪边散步,看见黄四娘家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花朵就像锦缎一样铺满了小路。

诗人心想:这万紫千红的花儿多美啊!花朵密密匝匝,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树枝都压弯了。花朵娇艳地在枝头绽放,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的……有露出美丽的脸蛋的,好象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风采;有张开一半嘴的,好象说:“我马上就要露出美丽的脸蛋了!”;有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涨得好象马上就要爆炸……

[1] [2]  下一页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