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当代数学大师——姚期智 姚期智(Prof. Yao Qizhi, Tsinghua University),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1946年12月生于上海,著名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86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教授、教授;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多年来,姚期智先生以其敏锐的科学思维,不断向新的学术领域发起冲击,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并在获图灵奖之前,就已经在不同的科研领域屡获殊荣,曾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乔治·波利亚奖和以算法设计大师克努特命名的首届克努特奖,是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最拔尖的学者。2007年3月29日,姚期...
当代数学大师——姚期智,标签:数学名师大全,http://www.suxue6.com
当代数学大师——姚期智
姚期智
(Prof. Yao Qizhi, Tsinghua University),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1946年12月生于上海,著名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86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教授、教授;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多年来,姚期智先生以其敏锐的科学思维,不断向新的学术领域发起冲击,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并在获图灵奖之前,就已经在不同的科研领域屡获殊荣,曾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乔治·波利亚奖和以算法设计大师克努特命名的首届克努特奖,是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最拔尖的学者。
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领导成立了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
姚期智之妻储枫(Francis Yao),自2004年起在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系主任。
◇◆◇
从普林斯顿到水木清华 3月29日,星期四。像往常一样,姚期智走进第六教学楼二层的一间教室。9点50分,软件科学实验班的课照常开始。
下午两点,姚期智把来自加州理工学院和奥克兰大学的两位学者请到信息科学技术大楼,给研究生开讨论课。
下午3点,姚期智向前来看望自己的教育部部长周济和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汇报了两年多来在清华的工作进展,并与两位部长共同商讨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问题。
下午4点,会谈结束。姚期智开始科研、备课,直至深夜……
一个几乎没有间歇的忙碌的日子。对这位享誉世界的计算机“图灵奖”得主来说,是他在清华的平常一天。
精耕细作的大师课堂
全英文授课,全英文交流,讲台上经常出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师生间没有拘束,学生们用流利的英语提问,问题尖锐而幽默,课堂上不时响起阵阵笑声。这就是软件科学实验班最普通的一堂课。
这样的课堂,让人很难想象,讲授的内容是艰深难懂的理论计算机科学。
软件科学实验班的每堂课都是精心设计的。每次上课,姚期智都会选择生动典型的实例,将学生引入到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中。从清华到王府井怎么走路程最短?男女生如何选择约会对象成功率最高?教学楼里的自动售货机如何付款最划算?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有一次,姚期智在课堂上“悬赏”出题,25分钟内解出者请吃“必胜客”。令他惊喜的是,9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正确的解答。姚期智信守承诺,按人数叫来近百份外卖,奖励了每位答对的学生。那天姚期智特别高兴,甚至半开玩笑地问学生:“你们以前有没有遇到过像我这么好的老师?”
在姚期智眼中,这是一群聪明可爱的学生。但姚期智并没有因为钟爱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恰恰相反,他的课是出了名的容量大、习题多。所有作业必须以英文完成,而且要用专门的科学论文排版软件LaTeX来写。
对于姚期智的苦心,同学们大多能够理解。在清华2005—2006学年度春季学期对873门本科课程进行的学生问卷评估中,“理论计算机科学”课程居理论课前十位。
事实上,为了把握课程的难度,姚期智每周都会花很多时间和高研中心的孙晓明老师一起讨论;每次布置的作业题,姚期智也总会让孙晓明先做做看,感觉一下难度如何;为了防止学生“掉队”,姚期智请助教在每周的小班习题课上用中文讲解、答疑;第一年选课学生太多,姚期智还让5位助教分别“承包”一个小组,每周组织学生讨论课上遇到的问题。
从根部解决问题
除了带博士生做研究、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外,每周还要为本科生讲4小时的课,这是姚期智为自己定下的工作量。而他在普林斯顿任教时,只是每年按惯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上一学期的课。
不辞辛劳,是因为他对清华的本科生寄予厚望。2006年春天着手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时,姚期智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普通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而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回国之初,姚期智原本计划尽快构建一个培养博士生的良好机制,但随后在清华的亲身感受,让他逐渐萌生了人才培养从本科生开始的想法。姚期智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关门弟子”、目前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的张胜誉由衷钦佩老师的决心:“看到完善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后,他不惜扎到最深处,从根部解决这个问题。他在本科生中开办软件科学实验班,自己一点点教起,这是很费气力的一件事。”
姚期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沈向洋院长一起探讨,为软件科学实验班制定培养方案,编写教学计划。按照这个计划,8门高水平核心课程分别由姚期智等知名教授和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人员担纲,其中由姚期智亲自主讲的《理论计算机科学》是国内首次开设的计算机理论课程。
8门核心课程中,有4门课程由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层研究人员讲授,他们将最新的科研进展和课题引进教学。2006年秋,来自微软的教员竟然讲到了当时还未在中国上市的Vista操作系统——那时,很多讲授类似课程的教师都还无法获得任何有关Vista的具体资料。
培养方案将大四整整一年设置为实践教育和研究训练时间,地点在微软等国际知名的大IT公司,采用双导师制,以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和工程实践的先进性。
“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增加基础理论知识的机会,同时也要不断丰富他们将理论用到实际方面的经验。唯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姚期智说。
为中国作贡献刻不容缓
2002年5月,在上海、南京和北京,姚期智第一次与国内计算机领域的学者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那时,孙晓明和张胜誉都是清华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为了让学生一场不落地听完报告,姚期智在复旦演讲时,张胜誉的导师应明生教授将组里所有人都送到了上海。
[1] [2] 下一页
Tag:数学名师,数学名师大全,数学学习 - 数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