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教育文档导游词明孝陵导游词» 正文

明孝陵导游词

[04-10 16:19:29]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导游词   阅读:8770

概要:明孝陵各位游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
明孝陵导游词,标签:日语导游词,导游欢迎词,http://www.suxue6.com

明孝陵
各位游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
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才没被迁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 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23年.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在漫长的23年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5700人.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导建筑: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1] [2]  下一页


Tag:导游词日语导游词,导游欢迎词教育文档 - 导游词
《明孝陵导游词》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