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点燃思维的火花—我教《司马光》反思
4月2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感谢您浏览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有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那么,我的孩子们已经进步了。
在教学《司马光》时,有的孩子提出:司马光的办法不是最好的。如果他用石头砸的话,万一把缸里的孩子伤到了怎么办?孩子从砸好的洞里出来时,难道不会被碎片割伤吗?当时,我愣了一下,然后引导孩子去想司马光会注意不伤孩子,结果孩子们就说,司马光会双手接着那落水的孩子,用手托着他,使他从洞里爬出来时不会伤到。
现在想想,其实,孩子的想法是有道理的。的确,现在的孩子更加注重的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如果,我能引导孩子想想,与获得生命相比,伤一点点不算什么,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我们应当肯定孩子的思想,他们是在努力想让司马光既能快速地救出孩子,又能让孩子一点也不受伤地出来。那是多么美好而善良的愿望哪啊,我又怎么可能去阻止它呢?
阅读,重在阅读者自身对文本的感悟,孩子们有自己对文本的思考,作为老师,我感到欣喜,因为我看到了思维的火花;作为引领者,我还需要更加努力,让孩子们在课堂点燃激情!
【感谢您浏览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转载http://wgysy.jdedu.net/blog/user1/nbxy/archives/20xx/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