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雅俗共赏话柳词(王力)» 正文

雅俗共赏话柳词(王力)

[12-26 17:49:31]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301

概要:雅俗共赏话柳词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 王力《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5期刊登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南老师的文章《铺叙与诗意——<柳词两首>的文学解读》。王老师对这两首柳词的资料搜罗详尽,解读也颇有新意,但对《望海潮》一词的解读与批评似乎还有商榷之处,笔者想对此问题进一步探讨。王南老师认为:“优秀的古典诗词中的景物皆为诗情的寄托意象……而《望海潮》一词写景在于过实过泛。”“作为抒情之作,《望海潮》一词的情感内涵较为简单肤浅,通篇只在歌咏升平。如果歌功颂德也是真情实感、未可厚非,庸俗情志则是应予以摒除的。全词上下阕的结尾,‘竞豪奢’流露了对富贵荣华的艳羡,‘归去凤池夸’中奉承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情志因素大大降低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王老师的批评也似乎不无道理,但文学手法与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对《望海潮》的解读与批评也就恰恰忽视了柳词的基本的美学风格与特点——雅俗共赏。柳永本人就是一个文化性的世俗之人,既流连于歌楼妓馆,也向往取得功名。据叶梦得的《避暑录话·卷三》记载:“永为举子时,多游侠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①而《能改斋漫录·巻...
雅俗共赏话柳词(王力),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雅俗共赏话柳词

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 王力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5期刊登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南老师的文章《铺叙与诗意——<柳词两首>的文学解读》。王老师对这两首柳词的资料搜罗详尽,解读也颇有新意,但对《望海潮》一词的解读与批评似乎还有商榷之处,笔者想对此问题进一步探讨。

王南老师认为:“优秀的古典诗词中的景物皆为诗情的寄托意象……而《望海潮》一词写景在于过实过泛。”“作为抒情之作,《望海潮》一词的情感内涵较为简单肤浅,通篇只在歌咏升平。如果歌功颂德也是真情实感、未可厚非,庸俗情志则是应予以摒除的。全词上下阕的结尾,‘竞豪奢’流露了对富贵荣华的艳羡,‘归去凤池夸’中奉承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情志因素大大降低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王老师的批评也似乎不无道理,但文学手法与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对《望海潮》的解读与批评也就恰恰忽视了柳词的基本的美学风格与特点——雅俗共赏。

柳永本人就是一个文化性的世俗之人,既流连于歌楼妓馆,也向往取得功名。据叶梦得的《避暑录话·卷三》记载:“永为举子时,多游侠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①而《能改斋漫录·巻十六》亦云:“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称‘奉旨填词’。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②从中可以看出,柳永是一个混迹教坊乐工之间的放荡不羁的人,但他的一些词作正是通过教坊乐工的演唱,才得以流行。当然,他也为自己的放荡不羁、沉溺流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连皇上对他都很有意见,考取功名随之成为泡影,使其经历了一番磨难。

柳永作为一个俗人,其作品也就带有俗的成分,但从人们所推崇他的词作来看,其俗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柳词中的“俗”绝大多都是通俗之义,而非低俗,其yin艳低俗的词更少,“俗”反而成就了柳永与柳词的大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句话表明,一方面说明柳词流传范围很广,知名度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柳词通俗易懂,能被各种各样的人所接受,就连皇上也非常喜欢他的词,“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③(《后山诗话》)仁宗皇上喜欢他的词,说明其词不是一俗到底,也有雅的成分,雅俗结合较好,而俗的成分也能接受,不致于让人尴尬。既然雅俗结合能使得柳词得以广泛传播,满足了不同欣赏群体的审美需要,对词的普及、推广有积极贡献,当然也就无可厚非了。

柳词大多是雅俗结合,雅俗共赏的,就是被王南老师所推崇的《雨霖铃》词也是一首雅俗共赏之作。王老师认为“凄切”“无绪”“执手”“泪眼”“凝噎”“多情”“伤离别”“那堪”“冷落”“风情”等抒情词语都颇有锤炼之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感染力。然而也有学者却不以为然,以为这里面有些话语也很浅俗,“就以《雨霖铃》来说,‘执手相看泪眼’等语,诚然市井浅语,近于秦楼楚馆之曲。”④当然,这首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是比较雅的词句,自有唐诗的意境,婉曲有致,诗化的意境,也是千古名句。

从《望海潮》全词的写作重点来看,表现的是钱塘也即杭州的繁华状况。

词的是上阕以写景为主,主要从重要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社会条件、庞大的城市规模、壮观的钱塘潮水、富庶的市井用度等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下阕以写人的活动为主,主要写了醉人的西湖盛景、愉悦的杭州百姓、闲逸的杭州官员等方面体现杭州的繁华,结尾表明这承平盛世与孙何的关系,其赞美孙何之意明显。全词以白描、实录、铺叙的手法状物写景,让人感觉到杭州的繁华如在眼前。其中上下阕结尾对杭州富庶奢华的描写与对孙何的赞美,不乏俗意、俗态,而词中也有比较雅的描写,尤其“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意境优美,颇有诗情画意,雅味十足。

王南老师对下阕写人物活动的部分较为满意,而对上阕写景却颇有微词,认为写景“过实过泛”,“太实,则缺乏情感的感染力和引发诗意感想的空间;太泛,将景物全盘罗列,只有一般化的宏观描述而缺乏细节刻画,则容易造成华丽而空洞的平面感,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写景之‘隔’——使读者与作品中的景物产生隔膜,减损了诗词之作中最为可贵的心灵感发。”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是柳词的缺陷,反而柳词白描、铺叙手法和雅俗风格的集中体现,而且要表现杭州的繁华,从宏观角度对景物进行实录、罗列也不无益处。一是这样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对杭州的繁华景象有个总体印象,也能让人能感受到杭州繁华的盛大气象,如果换以微观刻画,则会陷于细枝末端的纠缠,表现效果也会大减;二是这样做符合普通人的审美认知,对杭州不熟悉的人,看到这样宏大的场面描写,就会引起他们的想象,心也会向往之,而对杭州比较熟悉的人心理上也会产生亲切感与自豪感,容易被其接受,因此感染力强,不存在什么“隔”的障碍;三是这种结构手法使上阕写景与下阕写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情景相融,有景无人则显得单调呆板,有景有人则灵动自然,情感也自在其中;四是这种写法与柳词的雅俗结合的一贯风格是一致的,上阕写景太实太泛,可以看作是通俗的表现,下阕写人的安乐闲逸则是优雅的体现。

据说柳永写这首词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拜见当时杭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孙何。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而拜见孙何又谈何容易。柳永就采取了迂回策略,写了这首词,先让歌妓在坊间传唱,词传到孙何的耳中,孙何立即召见了柳永。既然柳永让其词经歌妓之口,让孙何喜欢这首词,进而接见他,在写作时不能不考虑到了雅俗相宜的问题。既要便于歌妓接受、演唱,进而能在市井流传,让孙何知道,同时也要符合官僚孙何的审美趣味,使其词与本人被认可、接受,达到以词谒见的目的。正因为柳永在这一点上拿捏的较准,最终如愿以偿,所以俗雅共存才使得这首词名声大震,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柳永作此词拜谒孙何以及金主完颜亮闻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有南侵之意,从侧面说明了柳永这首词在宋朝当代的非凡魅力和远大影响。

[1] [2]  下一页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雅俗共赏话柳词(王力)》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