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诗歌的“横读”与“竖读”» 正文

诗歌的“横读”与“竖读”

[12-26 17:49:02]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797

概要:诗歌的“横读”与“竖读”——以陆游的《书愤》为例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文章可以“横读”与“竖读”,诗歌亦然。下面以陆游的《书愤》为例说明之。陆游《书愤》全诗如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将这首诗“横读”,指的是读出其内容要素,主要包括人、事、景、物、情。以时间为轴,诗歌包括“回忆”和“现实”两块。“回忆”一块由“人”和“事”构成:首联写人,刻画了诗人早年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知道世道的艰难(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力主“和”,排斥“战”),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胸中豪气如山。颔联叙事,追述了25年前的两大战事,一是“瓜洲渡”之战,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攻下建康,被宋军击退;一是“大散关”之战,指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两次抗金胜仗,诗人都注意整体描摹,前一次“楼船夜雪”,夜雪之下,处处有高大的战船;后一次“铁马秋风”,秋风中,处处有配有铁甲的战马。“现实”一块写“人”。颈联刻画了镜中的诗人自己,衰老,鬓发斑白...
诗歌的“横读”与“竖读”,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诗歌的“横读”与“竖读”
——以陆游的《书愤》为例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文章可以“横读”与“竖读”,诗歌亦然。下面以陆游的《书愤》为例说明之。

陆游《书愤》全诗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将这首诗“横读”,指的是读出其内容要素,主要包括人、事、景、物、情。

以时间为轴,诗歌包括“回忆”和“现实”两块。

“回忆”一块由“人”和“事”构成:

首联写人,刻画了诗人早年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知道世道的艰难(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力主“和”,排斥“战”),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胸中豪气如山。

颔联叙事,追述了25年前的两大战事,一是“瓜洲渡”之战,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攻下建康,被宋军击退;一是“大散关”之战,指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两次抗金胜仗,诗人都注意整体描摹,前一次“楼船夜雪”,夜雪之下,处处有高大的战船;后一次“铁马秋风”,秋风中,处处有配有铁甲的战马。

“现实”一块写“人”。

颈联刻画了镜中的诗人自己,衰老,鬓发斑白。

除此,全诗还写了“情”。首联抒怨愤,颔联抒悲愤,颈联表郁愤,一“空”字写出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郁闷,写出了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尾联言志,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以上算是“横读”。

“横读”可完成诗歌的常规任务,把握意象、意境、情感等,主要是把诗歌具有的“宽度”读出来。

但仅是“横读”还不够,还需要“竖读”。

诗的“竖读”,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读出诗的“厚度”与“深度”。诗的“竖读”我们主要用置身诗境法和知人论世法。

置身诗境,我们要注意处处问个为什么,然后“知人论世”,探个究竟。

当读到首联和颔联时,我们不妨问:为何“气如山”?

这与陆游隆兴元年他39岁和乾道八年他48岁他亲临抗金第一线有关。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当时满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内心非常激奋,北望中原,充满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愿望成为泡影。另一次是乾道八年,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惜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留下了“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的诗句。可以说追忆这些战斗生活,诗人当年的豪情和浩气不在,而是充满怨愤。这种怨愤之气如山一般。诗人为何怨愤,因为从当年的战斗来看,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国家,怨则怨主和派把持朝政,愤则愤主战派屡遭贬斥。一句话,当年如山的豪气变成了今天的一腔怨气,但收复失土的决心没变,气势如山。

读到颈联时,我们不妨问:为何诗人有“空自许”的感慨?

综合全联,我们明白,陆游像南朝大将檀道济那样有“塞上长城”的抱负与壮志,他没遭受杀戮,却因主战而屡遭贬斥。陆游写《书愤》时,已经是62岁的老人了,罢官已经六年,写诗时也只是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得以起用,并非是能让他完成复国大业之职。这对于赤心为国的陆游来说,是痛心疾首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一个“空”字表明只是空自期许,写出了陆游内心的郁愤。

读完尾联,我们不妨问:陆游是否因“愤”放弃了复国之志?

此联便是回答,陆游以诸葛亮自况,就是为了表示他自己壮心没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已经是82岁的高龄,当韩侂胄起兵抗金,他还跃跃欲试。

通过“竖读”,我们把握了全诗的一些深沉内容,走进陆游内心,深入地理解了他所抒之“愤”。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诗歌的“横读”与“竖读”》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