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深广的忧思,慷慨的悲歌——浅谈杜甫陇右诗的审美特征» 正文

深广的忧思,慷慨的悲歌——浅谈杜甫陇右诗的审美特征

[12-26 17:48:35]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537

概要:杜甫陇右诗的第三个审美特征是景与情或息息相关,浑然一体,水乳jiao融;或油水互别,漠不相干,衰乐各殊。但都使悲剧性情感含蓄深沉,蕴藉浓郁,表现出一种沉郁之美。杜甫作为一位集大成者的伟大诗人,在纪行诗和山水诗的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关于情景交融的理论在古代诗话中俯拾皆是,而杜甫悲歌中情景相忤的例证及杜诗集注中的有关论述,却显得更为可贵,它丰富充实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内容。《秦州杂诗》之七“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景中含情,诗人经历了艰难的行程,到达了地处山谷间的孤城,原以为可以暂时求得安息,然而入眼的却是虽无风而浮云却油然向着塞外飘去;天还未黑,孤城的月已经早旱地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仇兆鳌评注:“山多,故无风而云常出塞;城迥,故不夜雨月先临关”。它使我们感受到安史之乱时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从苍莽荒凉异于内地的景物意象中,又透露出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而这贴近边塞,仿佛特别关注边关戍守的云和月,更映照出诗人深切关注边防形势和忧虑国家局势的心情,从而展现出-个奇警,悲壮的艺术境界,浦起龙《读杜心解》云“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杜诗还...
深广的忧思,慷慨的悲歌——浅谈杜甫陇右诗的审美特征,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杜甫陇右诗的第三个审美特征是景与情或息息相关,浑然一体,水乳jiao融;或油水互别,漠不相干,衰乐各殊。但都使悲剧性情感含蓄深沉,蕴藉浓郁,表现出一种沉郁之美。杜甫作为一位集大成者的伟大诗人,在纪行诗和山水诗的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关于情景交融的理论在古代诗话中俯拾皆是,而杜甫悲歌中情景相忤的例证及杜诗集注中的有关论述,却显得更为可贵,它丰富充实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内容。

《秦州杂诗》之七“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景中含情,诗人经历了艰难的行程,到达了地处山谷间的孤城,原以为可以暂时求得安息,然而入眼的却是虽无风而浮云却油然向着塞外飘去;天还未黑,孤城的月已经早旱地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仇兆鳌评注:“山多,故无风而云常出塞;城迥,故不夜雨月先临关”。它使我们感受到安史之乱时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从苍莽荒凉异于内地的景物意象中,又透露出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而这贴近边塞,仿佛特别关注边关戍守的云和月,更映照出诗人深切关注边防形势和忧虑国家局势的心情,从而展现出-个奇警,悲壮的艺术境界,浦起龙《读杜心解》云“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杜诗还善于用灰暗凝重的色调,阴寒的气温,晦淡的光线,构成悲凉的气氛,寄寓诗人伤感的意绪,强化了悲歌的抒情效果。《梦李白》其一“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青得凄苦,黑得阴森,深沉的色泽传达出诗人对老朋友逝去的无限伤感,情与景水乳jiao融、契合无间。

在悲剧的时代里,当人们感到幸福化为乌有、欢乐变作痛苦之后,总对自然美抱着矛盾的情绪,甚至见出无动于衷的冷漠心境。葛立方《韵语阳秋》指出:“老杜寄身于兵戈骚屑之中,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如‘感时花溅泪’是也。故作诗多用一‘自’字”。杜甫《遣兴》诗有:“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秦州杂诗》之二“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仇兆鳌《杜诗详注》  引赵访语:“天地间景物,非有厚薄于人,唯人当适意时,则情与景会,而景物之美若为我设;一有不慊,则景物与我莫不相干。故公诗多用一‘自’字,如‘寒城菊自花’,‘故园花自发’,‘风月自清夜’之类甚多”。这里讲出了内心情绪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自”,“独”等字,正是表现失意之时的情与景悖,物我无关,在悲剧的时代里,在人生的幸福欢乐消失之后,在“满目悲生事”,“提事煎百虑”的情绪控制之下,无心欣赏秋菊,花好是花好,我愁是我愁,了不相干,这样写就更突出愁绪了。“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表现了审美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渭水秋声”是秦州八景之一,正常情况下是会令人赏心悦目的,但此时的杜甫却认为它“无情”,因为它不能载着诗人同行(洛阳在东方),而自己却“独自”向东流去。前代诗论家认为这是用乐景写哀,但只着眼于写作方法,未作深层的审美心理分析。

情与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相应关系,是殊途同归的,它使悲剧情感不是显露无余,而是含蓄深沉,蕴藉浓郁,表现出一种沉郁顿挫之美。

上一页  [1] [2]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