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一朵纤秾摇曳的朝花——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正文

一朵纤秾摇曳的朝花——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26 15:39:28]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426

概要: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当然也是反封建的猛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鲁迅是反封建的猛将,就无限的放大鲁迅的叛逆和无情,甚至是把年幼懵懂的鲁迅也塑造成反封建的斗士。这都是长期“神话鲁迅”而导致的思维偏激。其实,鲁迅对先生是“很恭敬”的,因为他早听说“先生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尽管鲁迅的“怪哉”惹得先生一脸怒气,但鲁迅丝毫没有怀疑先生的博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尽管先生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嚷道:“读书”。管制似乎也并不太严,学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园里顽皮,课间也能偷偷地嬉耍么?在鲁迅的笔下,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严厉”,学生行礼,他在一旁“和蔼”地回拜,但他刻板、迂倔,显然在他看来学生是只许攻读经书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经的,不许涉猎。只见学生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他也不责备,就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之极。如果说,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其实都是“发乎...
一朵纤秾摇曳的朝花——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当然也是反封建的猛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鲁迅是反封建的猛将,就无限的放大鲁迅的叛逆和无情,甚至是把年幼懵懂的鲁迅也塑造成反封建的斗士。这都是长期“神话鲁迅”而导致的思维偏激。
其实,鲁迅对先生是“很恭敬”的,因为他早听说“先生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尽管鲁迅的“怪哉”惹得先生一脸怒气,但鲁迅丝毫没有怀疑先生的博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尽管先生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嚷道:“读书”。管制似乎也并不太严,学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园里顽皮,课间也能偷偷地嬉耍么?
在鲁迅的笔下,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严厉”,学生行礼,他在一旁“和蔼”地回拜,但他刻板、迂倔,显然在他看来学生是只许攻读经书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经的,不许涉猎。只见学生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他也不责备,就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之极。
如果说,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其实都是“发乎情而止乎礼”的真情使然。纵然先生有“只能专心攻读经书,旁的学问是不许过问”的迂腐,但是谁又能对自己的启蒙老师提出超越他们那个时代的要求呢?所以,在鲁迅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温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真诚的敬仰。
没有了“拗过去,拗过去”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就真的索然无味了……
逼近真实的生活,这样的回忆才是有真情的。“三味书屋”就是一种“逼近真实生活的回忆”,鲁迅没有刻意回避先生的迂腐与刻板,鲁迅也没有刻意地赞誉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而张显自己对启蒙老师的一种感恩。他用最简洁的语言直接地抒写了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了“语言和存在的同一”。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书屋虽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而鲁迅的回忆并不在于批判。这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求学”的心路历程。应该说,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依照某种主观需要,凡持革命的文艺家的作品都必带“火药味”的偏见,凭空地把它附会为批判封建教育,把它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作为对照割裂开来,不仅破坏了这篇作品整体的和谐统一,也破坏了它的诗意。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应该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
《百草园》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原题《旧事重提》之六),对于《朝花夕拾》全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人生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百草园》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在《小引》里,鲁迅先生用梦幻般的笔调叙说了改名之由——“带露折花,色香要好得多”,“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菜畦绿油油、水汪汪的,古老的石井栏光溜溜的,高大的皂荚树干粗枝繁,熟透的桑椹紫红紫红,油蛉细声低唱,蟋蟀声调铿锵,曲折紧张的美女蛇,黑油的书屋里的人声鼎沸……这不就是一朵朵晨光里绽开的花朵吗?
在暮色里,拾起一朵一朵带露的朝花,品味童年的芳香,这是何等的诗意?或者,又是何等的惆怅……

上一页  [1] [2]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