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侍坐》中的“现代教育”思想» 正文

《侍坐》中的“现代教育”思想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602

概要: 五、德育渗透的特点。假如把《侍坐》看作一节口语训练的语文课,毫无疑问,“这节课”的德育味很浓,德育渗透手法高超,效果明显。“这节课”采用“说”的形式,让学生尽情“言志”,一方面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一方面进行有关立志报国、礼乐治国、实现理想的教育,可谓一箭双雕,且“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得天衣无缝,水乳jiao融,自然和谐,一点没有说教味,一点看不出有意“渗透”的痕迹。“整节课”学生畅所欲言,尽吐衷肠,发言踊跃,气氛活跃,没有谁为了应付搪塞而勉为其难说假话、唱高调,可见德育渗透的成效非常显著。或许正因为如此,故《教参》解析课文后总结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按:“为主”二字去掉,表达更准确更通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作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顺便提及:“这节课”在“口语训练”中搞“德育渗透”,进行“思想教育”,似乎也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以上谈到的...
《侍坐》中的“现代教育”思想,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五、德育渗透的特点。假如把《侍坐》看作一节口语训练的语文课,毫无疑问,“这节课”的德育味很浓,德育渗透手法高超,效果明显。“这节课”采用“说”的形式,让学生尽情“言志”,一方面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一方面进行有关立志报国、礼乐治国、实现理想的教育,可谓一箭双雕,且“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得天衣无缝,水乳jiao融,自然和谐,一点没有说教味,一点看不出有意“渗透”的痕迹。“整节课”学生畅所欲言,尽吐衷肠,发言踊跃,气氛活跃,没有谁为了应付搪塞而勉为其难说假话、唱高调,可见德育渗透的成效非常显著。或许正因为如此,故《教参》解析课文后总结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按:“为主”二字去掉,表达更准确更通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作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顺便提及:“这节课”在“口语训练”中搞“德育渗透”,进行“思想教育”,似乎也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以上谈到的“启发诱导”“对话倾听”“民主平等”“课堂生成”“德育渗透”等,不正是“现代教育”的时髦用语?不正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这样看来,说《侍坐》中有“现代教育”思想,有“新课改”理念,或许并不牵强。当然,说2000多年前的孔子有“现代教育”思想,有“新课改”理念,或许有些“搞笑”:2000多年前的孔子怎么会有先见之明,怎么会知道21世纪的今天要搞“新课改”?因而怎么会有符合“现代人”思维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然而,我们可以换个说法这样说:现代人并非时时处处都比古人聪明,其思维思想并非完全超越古人,因而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还没跳出古人的圈子,还需向古人学习。这样看来,不是古人“具有”“符合”现代人的东西,而是现代人“具有”“符合”古人的东西。这就启示我们:传统文化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资源,是一座还需开采的矿藏,我们不能用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不必时时处处“言必称杜威”,故意标新立异,将本来是常规、传统的做法硬贴上洋气和时髦的标签,以此显示自己的“现代”“进步”和“反传统”。

上一页  [1] [2]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侍坐》中的“现代教育”思想》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