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推荐)-教学教案» 正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推荐)-教学教案

[10-05 22:00:2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184

概要:新宝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德育目标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推荐)-教学教案,标签: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http://www.suxue6.com



新宝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德育目标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教读《春望》,打算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互动,学习研讨《望岳》《春望》。指导学生朗读,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品味诗的意境;结合读诗的切身体验,赏析诗歌的美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设计(二)



多媒体显示: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二首诗《望岳》《春望》







二、杜甫简介



多媒体显示“杜甫画像”,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时期。介绍略,留待以后介绍。







三、师生共同研讨《望岳》



多媒体显示: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1] [2]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