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推荐)-教学教案» 正文

记念刘和珍君(推荐)-教学教案

[09-09 18:43:31]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619

概要: 宁波镇海龙赛中学 时剑波 315200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的悲愤之情。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三、教学难点 1.选择合理的切入点,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领会深意。 2.创设恰当的情境,跨越时空界限,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教学设想 学生起点状态分析 这是学生高中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鉴于高一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及常有的对于鲁迅文章的畏难情绪,因而要将此文讲深讲透不太现实。因此针对我校历来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路清晰,学有所获,为学习鲁迅的文章开一个好头。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做到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浏览注释,勾划难句。 2. 教学思路为点关键——理思...
记念刘和珍君(推荐)-教学教案,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http://www.suxue6.com




 宁波镇海龙赛中学   时剑波  315200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的悲愤之情。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三、教学难点

      1.选择合理的切入点,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领会深意。

      2.创设恰当的情境,跨越时空界限,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教学设想

      学生起点状态分析

      这是学生高中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鉴于高一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及常有的对于鲁迅文章的畏难情绪,因而要将此文讲深讲透不太现实。因此针对我校历来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路清晰,学有所获,为学习鲁迅的文章开一个好头。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做到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浏览注释,勾划难句。

      2. 教学思路为点关键——理思路——品感情——析深意,教学中拟采用讨论法、点拨法。

      媒体设计

1.播放有关“八一三”惨案的历史纪录片。

2.制作有关鲁迅、刘和珍的图片及文字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感受刘和珍的形象和精神品质,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感情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出示关于鲁迅介绍文字及图片的投影卡片)

 二、解题

      1.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2.关于“三一八”惨案,教学时可参阅文中注释①。

3.文题中的“纪”相当于“记”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 “纪念”(见《语文学习》98 年第6期第35页)。

(出示有关刘和珍图片及文字的投影片,播放有关“三一八”的历史纪录片)

三、研习课文

    1.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如一技傲放的鲜花凋零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下面我们不妨 来探寻一下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那些可贵的品质。

    师生讨论后小结:

         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

         虑及母校前程,黯然至于泣下;

         向执政府请愿,欣然前往。

    点关键:抓住文中的“毅然”、“黯然”、“欣然”及多次出现“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和珍是一个善良、温和、追求真理、富有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青年。

    2.下面我们再来探寻一下刘和珍是怎样遇难的?也就是她是如何被毁灭的?

    根据四、五部分讨论小结:

         欣然前往请愿、中弹、无端喋血、未便死;

         同行的张静淑、杨德群想扶起她,均中弹、立仆;

         刘和珍还能坐起来,但头胸被猛击两棍,牺牲。

    (解说:将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和“被毁灭的过程”一同展示给学生,意在于努力将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动,引起强烈的悲愤之情,有了情感的沟通,再去探寻作者的思路,相对容易些。) 

[1] [2]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