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以来,党总支办公室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党支部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创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本学期工作从大的方面讲,党务方面除协助书记完成了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如组织党员参加党员组织生活、干部中心组学习、收缴党费、接待内审外调等工作外。主要抓了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工作。完成了对四名预备党员的转正和两名新党员的发展工作。重点做了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七一表彰的各种评优、评先材料的整理与上报及为迎接党委学年度工作检查的资料整理等。
这里我想就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工作做个详细汇报:我们每一份发展的上报材料需要的程序及呈报资料为:发展报告、入党积极分子跟踪培养考察表(至少一年四次考察记录还要有发展原因说明、支部培养考察意见等)、个人的自传、入党申请、思想汇报(至少四份)、对家庭主要成员的政审资料、党员意见、群众意见、党章小组意见、支部委员会讨论意见、青年团员的培养及推优意见、读书笔记、公示情况报告等14项。每一份预备党员转正的上报材料需要的程序及呈报资料为:学校报告、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思想汇报(至少四份)、党小组对其四个季度的考核意见表、支部大会鉴定笔录、党员意见、群众意见、党章小组意见、各种公示情况报告等10项。因此,也许我们对四名预备党员的转正和党员发展的鉴定会用不足一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完毕,但他前期的培养考察、内审外查、资料整理、意见征集却是没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而且,同一时期我不仅此一项工作。因我分管的工作部门多、线也多。故而往往是同一时期会有诸多项工作在交叉进行。而这些工作又都有规定的时限。每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在真正操作起来却又那么难。这真应了一句老话做任何事要想成功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我感觉每天我的大脑都在不停地转换频道,尤其让我感到苦恼的是:每天的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一天,你本来安排好要做哪几项工作的,却突然又派下了别的突击性工作。
如:今年2月份,正在我为整理双评材料忙得晕头转向时,却还有一项重要的突击性工作在逼着脑门——“普九迎国检”的迎建资料的整理。考验我能否五个指头弹钢琴的时候到了。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双评资料刚刚送审完毕,即刻转入了“普九迎国检”的资料整理工作。双休日,我带着***奋战了两天,终于在周日下午5:30左右把所有资料整理到位,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也就是在这一天的晚上我睡了一个月以来的最香甜的一个觉。说句玩笑话,我就像一差生,终日为赶“作业”而疲于奔命。
因创建和谐校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因此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有和谐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
而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前提与基础。
建设和谐的干群关系,我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战略,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相结合原则,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
因此,在人事方面:我主要抓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认为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一个名校就要有名师。有名师的学校才能更能称得上名校。因此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上报评审工作,就不仅仅是教师们个人的切身利益问题,更关系到我校的发展。为了使更多同志的材料能在评审中脱颖而出,我精心为他们编审每一份材料。有时,为了编审一份材料就要耗时一天。而今年我校就有11人申报了区优秀青年教师、12人申报了区学科带头人。由于我校送审的材料准备的充分而精细,初审时一次性全部顺利过关,终审时有六位同志获取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三人获取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市双评工作同样经历了学校、区局的初审。经区局专家审核,我校送评的资料中**同志的只需略改,而***、***两位同志的则要做大手术。由于参评人远在东北,他们材料修改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好在信息时代,距离不再是障碍。我先电话通知屈家泓在当地上网看我反馈给他的资料修改意见,在他自己修改的基础上我又对其资料进行了处理。其他两份材料我也参照专家的修改意见予以修改。一直忙到深夜。而第二天就是中考,保卷工作人员是要早上6:30到校的。
为建设和谐的干群关系我还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化解矛盾,维护学校的和谐与稳定。
群众工作无小事。在群众心里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因此群众的需要就是命令。
如:金本权同志为其工资改革的套改工龄时间计算问题提出异议,且情绪激动,多次声称如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他就要上访。而且为此事,他的老伴已经急火攻心住了院。这个问题对他本人是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于我们则既是体现对教工的关心又是在考验我们执行力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原始档案材料中没有任何一条记录他1967年任民办教师的经历。初审时上级部门对其工作时间为1967年不予认定。他本人提出1985年工资改革时曾经对他的工龄进行过认定。教龄15年计发教龄津贴7元,工龄15年计发工龄津贴7.5元。其中1978年-1981年三年为读大学时间予以扣减。为连续计算教龄、工龄档案记载工作时间为1970年。由于当年的佐证材料均未归档,仅存一份1985年套改工资表能够推断这一结论,要认定他有40年的套改工龄,难度相当大。为此,学校党政非常重视此事,举全校之力历时三个月上下协调,我本人也背着他的档案数次往返于学校-教育局-人事局之间,终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党政的努力下于20xx年4月得以妥善解决。顺了民心、通了民意。金本权同志及其家人从此走出了阴霾,对学校付出的努力也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