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1月至20xx年6 月,笔者对陕西、宁夏、甘肃、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新疆、湖南(以下简称“十一省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了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省市工商机关一直把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商执法、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的工作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性的创造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在推动当地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凸显治本之效。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一省市工商机关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质量意识薄弱的特点,因地制宜,突破监管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已成为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始终追求的目标。浙江省工商局从抓经营者自律入手,以推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构建经营者自律、市场公开竞争、社会参与监督、行政引导规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覆盖了全省95%的行政村。通过“五个统一”抓好制度建设,即统一牌匾、统一制度、统一标识、统一台账、统一承诺,使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得到了100%的落实。通过“四路并进”的竟争态势抓好食品入市关,即由配送企业、加盟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流动放心车实行定点配送,形成了食品经营者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互动约束机制。通过“两措并举”的考核激励与竞争劣汰措施抓好实效,即放心店和维权网建设作为属地工商局目标责任制列入考核,让消费者和社会代表共同参与测评;对放心店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好的给予经费补助,差的坚决摘牌,被摘牌放心店有220家。通过“一网多用”的县、乡、村的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抓好农村食品消费维权。即建立消协分会、维权监督站、设立监督点、聘请维权监督员,实现了放心店自律与维权网监督的有机融合。宁夏自治区工商局从借助政府基层组织力量入手,以推行“村所挂钩”监管模式为抓手,构建社会监督、经营者自律、行政监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区覆盖面已达到98.24%。“村所挂钩”以村委会为依托,在行政村建立维权站点,由工商所所长任站长,村干部任副站长,村民为义务监督员。通过统一名称、统一电话号码、统一办公地点、统一奖惩的“四统一”, 形成了机构、人员、职能、责任、经费落实到位的安全监管互动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实现了“五个确保”,即确保所在地的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制度覆盖率达到了100%,确保12315进村镇达到了100%,确保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达到了100%,确保工商所“两图一书”达到了100%,确保市场巡查达到了100%。甘肃省工商局从抓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网络模式入手,努力构建三大监管服务体系。即依托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构建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 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快速反应体系。武威市工商局利用这一体系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全部追回了104只有毒羊肉和32付有毒羊下水,避免了一次食品恶性事故的发生。依托“一会两站”消费者维权机制,84%的农村地区构建由乡、镇、村负责人和村民参加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监督服务体系。榆中县“一会两站”成功调解了一起4个乡镇、10个行政村997户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致使1888亩农作物受损、准备集体上访的突发事件,为受害农民争取补偿款94473元。依托18台食品安全检测车和500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形成的食品质量监测机制,构建省、市、县、所四级联动的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网络监控体系。这一体系先后对市场上销售的15类61种39119个批次的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销毁处理各类不合格食品1176公斤,大大增强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难题寻到了有效的治理之策
目前,城市社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为无照经营食品多发地带,对分散于这些地区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如何治理成为考验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全面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西安市、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湖南省汉寿县等地工商局清醒地认识到无证无照经营食品不仅仅是单纯市场秩序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依照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求,提出了治理无证无照的指导思想: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牵头,工商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全面实施综合治理。这些工商机关以解决城中村无照经营为重点,积极采取“疏导与治理相结合,以疏导为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措施,使食品市场经营主体持照率达到97%以上。上海市工商局针对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的“三大特点”,即96%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来自外省市和上海市下岗失业者的人员结构特点,98%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少、投机成本低而市场需求大的经营结构特点,98%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分布于自有或租赁居民房、违法搭建房屋、农民宅基地房的经营场所特点,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确立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场食品经营持照主体率已达到99.8%,窝点的回潮率从去年的62%下降至18%。西安市工商局雁塔分局针对40万(占60%以上)外来人口居住在37个城中村中、城中村居民90%经济收入都来源于出租房屋的特点,探索出了“四位一体”,即由工商牵头,公安、卫生、街道办事处村委会负责人组成“社会联动监管服务领导小组”的城中村互动制约疏导监管模式,基本上实现了联合警示奖励、联合端挖窝点、联合信息通报、联合召开会议、联合执法检查的“五联动监管服务”机制健康有序的运行,使37个城中村示范村平均持照率已达到了96%,有效地净化了城中村食品市场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
三、推行经营者自律制度方法多样灵活
十一省市工商机关清醒地认识是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其关键环节还在经营者自身的诚信度。其中推行经营者自律制度是确保诚实守信经营的有效举措之一,围绕这一举措,九省市工商机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各项自律制度。广东省工商局积极推行“市场食品质量准入”管理方式,即通过标准准入管理、检测检疫准入管理、市场抽查准入管理、购销挂钩协议准入管理来落实经营者自律制度,已有3352个集贸市场、超市实施了市场食品质量准入制度,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覆盖面达到81.3%,其中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市所有食品市场已全部实施了市场食品准入管理。甘肃省古浪县工商局实施 “八个做到”自律制度指导服务模式,即通过食品批发户在建立食品电子档案时做到及时录入未备案的食品信息、建立食品书式档案时做到及时登记分类归档、建立购货台帐时做到账货帐票相符、建立销货台帐时做到账货帐票相符、使用信用卡时做到随货发放;食品零售户在建立食品档案时做到一品一档分类归档、建立购货台帐时做到账货帐票相符、建立销货台帐时做到账货帐票相符、使用信用卡时做到随货发放,使辖区经营者自律制度建立覆盖面已达到了100%。上海市工商局在食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食品经营者中全面推行食品安全标准化合同文本,通过合同文本确定食品经销商与供货商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