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文 章来 源 《学棋》教学过程反思--山花烂漫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过程反思 在这次王老师的辅导活动中,我选择了《学棋》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一年来,王老师对我们青年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辅导,我根据王老师对第一课时提出的要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备好了课。 第一次上课后,学生总体反映不错,自我感觉在课的整体把握上比较流畅,但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对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够精巧以及在“巩固复习”这一环节上的欠缺。课后,王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建议,帮助我备好了第二次课: 1、揭题环节的改动: 原版本:围棋是我国的传统棋种,谁来读读它的名字。围棋的围,什么旁?棋,怎么记?修改后:围棋是我国的传统棋种,现在已被列为竞赛项目,想要获得竞赛冠军,那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得下苦功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怎样学会并掌握围棋的课文。 通过这样的改动,更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即...
《学棋》教学过程反思--山花烂漫,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反思,http://www.suxue6.com
文 章来 源 《学棋》教学过程反思--山花烂漫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过程反思
在这次王老师的辅导活动中,我选择了《学棋》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一年来,王老师对我们青年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辅导,我根据王老师对第一课时提出的要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备好了课。
第一次上课后,学生总体反映不错,自我感觉在课的整体把握上比较流畅,但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对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够精巧以及在“巩固复习”这一环节上的欠缺。课后,王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建议,帮助我备好了第二次课:
1、揭题环节的改动:
原版本:围棋是我国的传统棋种,谁来读读它的名字。围棋的围,什么旁?棋,怎么记?修改后:围棋是我国的传统棋种,现在已被列为竞赛项目,想要获得竞赛冠军,那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得下苦功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怎样学会并掌握围棋的课文。
通过这样的改动,更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即“学习怎样学会并掌握围棋的课文”,在课前就和学生说清楚本课要学的内容。
在出示课题环节,原来的设计是在三部曲后,采用老办法,让学生用两个字概括课文讲了什么事?修改后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比较巧妙,通过看图交流,引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着重“拜秋为师”这个词,再问“两个学生拜秋为师学什么?”自然而然引出了课题。
2、教学中的失误: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在学生初读后就请他们找一找总领这一小节的句子,虽然学生找出来了。但当时学生的反应也让我感觉这个问题似乎不大符合学生实际,大部分人显出了很茫然的样子。王老师告诉我这是要到三年级才教学的内容,我这是在搞“大跃进”,如果真要教,可以等到第二课时时再讲。这件事让我知道备课不能光备本年级的课,要也备高年级的课,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3、结尾环节的处理:原版本我只是简单地讲了讲“另一位学生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当时的感觉有点像一刀切,一下结束,让人明白不过来。王老师建议我可以引入第三小节,看一看这两个学生的表现,知道另一个学生没多大长进,请他们回家后读课文找原因。这样一来,整堂课就连贯起来,既有局部,又有整体,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于是我做了如下处理:用一个“聪”字回顾了全文,让小朋友明白了想要成为聪明的人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再问另一位学生的情况,就比较自然了。
4、巩固复习阶段:原版本只是设计了一些字谜,比较牵强,有的谜语都是自己编出来的,缺少科学性,游戏也做得比较死。王老师提出对于游戏巩固的形式可以灵活应用,还可以采用直接对话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生字的音形问题,为识字写字服务。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版本:给字找词、对号入座、直接对话、小灵通有奖竞猜等游戏,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王老师常问我们为什么公开课总上第二课时,不上第一课时?为什么我们的第一课时总是那样千篇一律,不能突破传统,还学生一个灵动的课堂。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深了我对第一课时的理解。结合一年来王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课后,我写下了自己对第一课时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一、目标定位理性化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上好每一节课的保障。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时应达到不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些因素决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而要做到因文而异。如教学《学棋》一课时,我根据课后习题“说说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围棋,为什么学的结果不一样?”,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重点学习课文前半部分,理解一个学生下围棋获取成功的原因与结果,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而另一个学生的表现我则留在了第二课时,结合随文识字,我还完成了文中五个生字的教学。在教学《水乡歌》一课时,我大胆舍去第三小节,将“学习诗歌的一、二小节,感受水乡‘水多’、‘船多’的特点”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第二课时学习“歌多”打下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环节设计合理化
上学期,王老师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上课伊始,就先给学生做了水的浮力这个实验,一下把学生的兴趣提了上来。同时这个实验也突破了课文的难点——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王老师又让学生用四个字来说说课文讲了谁,什么事,学生自然地把课题讲了出来,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我先不揭题,直到课文讲完,再要求学生用个成语来概括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一下就说出来了,还明白了成语的意思,这比在课前揭题,学生不明含义地情况下学习,效果好得了!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