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读懂《列子》(陈生玺)» 正文

读懂《列子》(陈生玺)

[12-26 17:50:05]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255

概要: 这个故事的本意在说明,山河大地都是均衡的,不能互相更移。愚公若把土石倒在渤海里,山河就失去了均衡,所以天帝命人把两山搬走,放在朔州和雍州。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则是,凡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总能成功。 又如杨朱过宋。杨朱路过宋国,住在一家旅店里,店主人有两个小妾,一个长得很美,一个长得很丑,丑的尊贵,美的低贱。杨朱问这是什么原因,店主人说:美者自以为美,我不觉得她美,丑者自以为丑,我不觉得她丑。杨朱说:“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列子?黄帝》)行为贤良的人要去掉自以为贤良之心,到哪里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呢?道家是主张人要虚己,以柔弱胜刚强。用消极的方法而取得积极的效果。“欲刚则必柔以守之,欲强则必以弱守之。”这个丑妾就是以自己甘居柔弱地位而得到主人的宠爱的。 其他如多歧亡羊,说一个人丢了一只羊,派很多人去找,没找回来,因为 “多歧路”,岔路太多,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道该往哪条路上去找?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是说学贵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夸父追日,告诫人们不要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两小儿...
读懂《列子》(陈生玺),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这个故事的本意在说明,山河大地都是均衡的,不能互相更移。愚公若把土石倒在渤海里,山河就失去了均衡,所以天帝命人把两山搬走,放在朔州和雍州。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则是,凡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总能成功。

    又如杨朱过宋。杨朱路过宋国,住在一家旅店里,店主人有两个小妾,一个长得很美,一个长得很丑,丑的尊贵,美的低贱。杨朱问这是什么原因,店主人说:美者自以为美,我不觉得她美,丑者自以为丑,我不觉得她丑。杨朱说:“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列子?黄帝》)行为贤良的人要去掉自以为贤良之心,到哪里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呢?道家是主张人要虚己,以柔弱胜刚强。用消极的方法而取得积极的效果。“欲刚则必柔以守之,欲强则必以弱守之。”这个丑妾就是以自己甘居柔弱地位而得到主人的宠爱的。

    其他如多歧亡羊,说一个人丢了一只羊,派很多人去找,没找回来,因为 “多歧路”,岔路太多,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道该往哪条路上去找?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是说学贵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夸父追日,告诫人们不要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两小儿辩日,在于说明即圣如孔子,也有智不及小儿之处者。(《列子?汤问》)扁鹊换心,是说扁鹊给两个病人互换了心,这两个人回家都不认识自己的妻子了。是说明心是人的主宰,心换了,人们的精神实质也就变了。(《列子?汤问》)

    三

    其次关于名实问题。有实在事物,必有其名称。凡物皆有名,无无名之物。名在人方面,则有名分、名声、名誉等内容。先秦诸子在名实方面各有主张,孔子主张正名,名称名分要和实际相符,道家从老子、列子、庄子都和儒家相反。列子说:“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实在的东西没有名声,有名声的东西没有实在,名声都是假的。“昔者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享祚百年,伯夷叔齐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饿死于首阳山,实伪之辩,此其省也。”尧假装把天下让给许由,舜假装把天下让给善卷,使自己长享天下,而伯夷叔齐真以孤竹君相让,国家灭亡,饿死在首阳山,真实和虚伪的辨别不是很清楚吗?由此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非、善恶,有的只是生和死。人活着虽有贤愚和贵贱之分,但死了都化为腐朽是一样的。“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也,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尧舜和桀纣死了都化为腐骨,谁知道他们的区别呢?所以人应当追求现世的快乐。何必考虑死后的事呢。这乃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从人死相同而推向人生有为而无意义,所以他很欣赏杨朱的“不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主张。他说:“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杨朱》)表面看来很有道理,我不为别人拔一毛,我也不取别人一毛,人人只关心自己,没有争夺,天下不是就大治了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人要结成群体社会,才能生活,人我之间的利害,很难分得细微到一毛那样清楚,要不是大禹舍己为人,一身偏枯,进行治水,能有这样的中华大地供人们居住吗?这都是用虚构的历史(尧让许由,舜让善卷,伯成子高隐居)颠倒名实和因果关系,来为自己的无为作注脚。

    思想家有时提出一种主张,在某一方面很有道理,若将这一主张推向极端往往就自相矛盾了。例如关于生死问题,齐景公游于牛山,面对大好河山,很感慨地说:“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若自古没有死,我还能离开这个国家到什么地方去呢?晏子回答说:“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如果让贤人永远掌握这个国家,那么姜太公、齐桓公也就会永远掌管它,若没有生死,那将永远轮不到你来做君主,你恐怕只有做农夫了。正因为历代君主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才轮到您呀!这个话说得多好,有生有死,乃是常理,要人们正确对待生死,不要把死亡看得太重。但是他接着又说,魏国有一个叫东门吴的人,儿子死了,却毫无忧伤,管家问他,您最宠爱儿子,天下少有,现在儿子死了,您却没有一点忧愁,是何道理?东门吴说,我过去没有儿子,那时我不忧愁,“今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列子?力命》)现在儿子死了,如同过去没有儿子一样,我为什么忧愁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谁的儿子死了,作父母的不忧伤吗?因为他是年轻人的夭折,还没有走到人生的终点。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像自然界木石花草那样,自生自长、自开自落、自生自灭,完全处于无意识无为状态。

    从严格意义上讲,人必须是有为的,才能生存,因为人不是动物,动物只能食用自然界给它现成的东西,人必须自己给自己创造食物,所以人必须结成社会,以积极的态度,不断为改善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条件而努力,这就是人的本性。这就是人道与天道的不同。

    由于他们把道看得过分神秘,说得了道的人是至人,“至人潜行不空,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潜入水中不会窒息,投入火中不会烧伤,腾空行走也不恐惧,在《庄子》中称为真人。真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下到水里不沾湿,进入火中不热。还说东海中有五座神山岱舆、圆峤、方壶、瀛洲、蓬莱,住着一些仙人,他们“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列子?黄帝》),皆不老不死。这就为后来道教称人自我修行可长生不老成仙,方士们诡称东海神山上,有长生不死之药的滥觞。

    张长法上世纪50年代就学于南开大学,和我是同校校友,今有幸得其《列子(译注)》,粗读之后,略以一得之愚,就教于大方之家。

上一页  [1] [2]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读懂《列子》(陈生玺)》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