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让课堂与灵魂相遇——兼谈《我的叔叔于勒》(司艳平)» 正文

让课堂与灵魂相遇——兼谈《我的叔叔于勒》(司艳平)

[12-26 16:15:19]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521

概要:最近在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读到“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时,我怦然心动。课堂是灵魂相遇的在场,教师的心与情完全可以决定课堂的走向,而这份心与情的经营便是来源于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啊!要上《我的叔叔于勒》了,或许是年岁渐长的缘故,看人待事多出一份平和,一份理解。记得早些年上于勒,言辞激烈,于勒的败家,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让我对他们产生诸多反感,与学生的研讨充满强烈的批判精神,课堂上对他们毫不留情的鞭挞,除去若瑟夫,小说里所有的人物仿佛都有抨击的理由。可是今次再读《于勒》,却读出莫泊桑文字背后的几缕温情。先看于勒,于勒年轻时少不更事,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成为家庭的大累赘,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二流子”。他命运的转折是在大家把他送到美洲后,虽然莫泊桑的文字只字未提他在美洲的工作与生活,但是留白背后的情形,我们完全可以想见,他举目无亲,不努力挣钱就会流落街头。此种情形下的于勒开始奋发,寻找曾经失落的旧日时光。他迷途知返的奋发的确改变了他生活的窘境,从他写给菲利普夫妇的第一封信可以看出来,“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
让课堂与灵魂相遇——兼谈《我的叔叔于勒》(司艳平),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最近在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读到“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时,我怦然心动。课堂是灵魂相遇的在场,教师的心与情完全可以决定课堂的走向,而这份心与情的经营便是来源于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啊!

要上《我的叔叔于勒》了,或许是年岁渐长的缘故,看人待事多出一份平和,一份理解。记得早些年上于勒,言辞激烈,于勒的败家,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让我对他们产生诸多反感,与学生的研讨充满强烈的批判精神,课堂上对他们毫不留情的鞭挞,除去若瑟夫,小说里所有的人物仿佛都有抨击的理由。

可是今次再读《于勒》,却读出莫泊桑文字背后的几缕温情。先看于勒,于勒年轻时少不更事,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成为家庭的大累赘,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二流子”。他命运的转折是在大家把他送到美洲后,虽然莫泊桑的文字只字未提他在美洲的工作与生活,但是留白背后的情形,我们完全可以想见,他举目无亲,不努力挣钱就会流落街头。此种情形下的于勒开始奋发,寻找曾经失落的旧日时光。他迷途知返的奋发的确改变了他生活的窘境,从他写给菲利普夫妇的第一封信可以看出来,“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就是因为这封信,菲利普一家改变了对于勒的看法。

可是于勒挣大钱的心大概过于迫切,赚取小钱后的于勒不甘心,“他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这两个“大”仿佛是不祥的征兆,以于勒的实力与能力做大买卖恐怕力不从心。果不其然,那封漏洞百出的第二封信印证了这点。“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轻描淡写的“也好”,让人狐疑,“也好”的背后其实体现着于勒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们写信”,这句话更是让人迷惑不解,于勒究竟要去往哪里,即使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也不致于好几年不写一封信。从这些疑点可以推测出,于勒的这封信其实是给了菲利普夫妇一个交代,也可以看出于勒此时有极强的羞愧感,他不愿意再给兄嫂增添麻烦,不愿意再度成为家庭的累赘。游手好闲的于勒经过人生痛苦的磨砺,变得自尊而有羞耻感,他完全算得上一个善良的人啊!后来船长的话印证了于勒内心的纠结与矛盾,他渴望亲情的温暖,却不愿面对菲利普夫妇,更不愿让家人看到他落魄潦倒的模样。

再看菲利普夫妇,经济拮据,日子紧巴,但这样的日子并不是因为他们夫妇不努力。菲利普做事辛苦,每天很晚才回家,但挣钱有限。菲利普夫人,从不乱花丈夫挣来的每一分钱,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他们是小人物,小人物自然过的是小日子,从这点来看,他们不失为称职的父亲和母亲。而且,于勒花去他们大部分的遗产,他们虽有怨言,但没有拒绝。是窘迫逼仄的现实将他们的灵魂挤压得没有一丝水分,单单是兄不认弟的冷酷实在诠释不了他们矛盾的内心。

经济不堪,人物又小,但他们又渴望过上一种体面高贵的生活,可以悠闲自得地到栈桥上散步,可以优雅万方地吃着牡蛎,当我们异口同声指责他们的虚荣的时候,试问一下,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谁不渴望过一种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呢?人性的小魔咒,原本就真真正正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啊!

基于这样的理解与认识,当我在课堂上进行换位,设若学生就是菲利普夫妇的时候,这帮孩童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表示理解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毕竟他们的生活也很不容易;一个阵营表示不管怎样,于勒也是他们的亲人,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应当与于勒相认,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孩童们争执不下,王宏云站起来说:“我们应当看到,于勒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卖牡蛎也是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如果哥嫂能给予他家庭的温暖,给予他大后方的支持,他不至于完全成为家庭的累赘!”这帮孩童不争执了,或许这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当然,小说毕竟是艺术,作家所追求的,所希冀的,是在悲凉的结局中思考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课堂能做的,是让这帮孩童思考人性的多面,体谅人生的艰辛,如果他们能有这样的体察,内心深处也会多出对人对事的担待与理解。而语文老师所担当的,不正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摇动孩子们的心灵吗?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不知被大家口口相传了多少遍,灵魂唤醒灵魂绝对不是技术层面的事情,语文老师所拥有的课堂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高度。因此,语文课是有年龄感,有经历感的,只有靠这些构架的课堂才会成为触碰灵魂的在场。

王君老师四上于勒的相异感悟,便是她自身完善的真实写照,语文课堂的鲜活的生命质感便源自于语文老师不断的自我修整上。自己呢?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