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羚羊木雕》的另类阅读——与原作《反悔》比较(黄行福)» 正文

《羚羊木雕》的另类阅读——与原作《反悔》比较(黄行福)

[10-05 22:00:2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666

概要:《羚羊木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张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说,原名为《反悔》,编入课本的时候,编者对作者原文作了比较大的改动。除了题目之外,首先改动的是主人公的性别,主人公的朋友万方在作者原文中是男生,课文则改称万芳,被称为“她”,这样一改,“我”在课文中也被理解为女生了。文章中的羚羊木雕是指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在本文中,《羚羊木雕》和《反悔》分别简称为课文与原文。比较,是解读课文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尤其是课文与原文的比较,很有教学价值。《羚羊木雕》和《反悔》比较,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我们先从标题入手。《羚羊木雕》与《反悔》两个标题,哪个更好?对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笔者以为,以《羚羊木雕》为题不如《反悔》。原因是:前者笼统,后者具体;前者未能揭示小说主要内容,后者则比较贴切地揭示了小说主要内容。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写一个孩子在父母亲的逼迫下反悔的故事。显然,以“反悔”为题,让读者一看标题,就大致明白小说的基本内容,不至于茫然,不知小说之所云。羚羊木雕为一实物,初看标题,给人实物说...
《羚羊木雕》的另类阅读——与原作《反悔》比较(黄行福),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羚羊木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张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说,原名为《反悔》,编入课本的时候,编者对作者原文作了比较大的改动。除了题目之外,首先改动的是主人公的性别,主人公的朋友万方在作者原文中是男生,课文则改称万芳,被称为“她”,这样一改,“我”在课文中也被理解为女生了。文章中的羚羊木雕是指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

在本文中,《羚羊木雕》和《反悔》分别简称为课文与原文。

比较,是解读课文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尤其是课文与原文的比较,很有教学价值。《羚羊木雕》和《反悔》比较,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我们先从标题入手。

《羚羊木雕》与《反悔》两个标题,哪个更好?对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笔者以为,以《羚羊木雕》为题不如《反悔》。原因是:前者笼统,后者具体;前者未能揭示小说主要内容,后者则比较贴切地揭示了小说主要内容。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写一个孩子在父母亲的逼迫下反悔的故事。显然,以“反悔”为题,让读者一看标题,就大致明白小说的基本内容,不至于茫然,不知小说之所云。羚羊木雕为一实物,初看标题,给人实物说明文的感觉。因为大多数的实物性质的说明文,基本上都是以说明对象直接作为标题。读者如果只看标题,根本就不知道课文到底写什么。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羚羊木雕的送人与索回而展开故事,侧重点并不在木雕本身,而在于由木雕引出的事件。所以,比较而言,《反悔》为标题更贴切。类似以线索为标题的文章,虽然也有,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也是一篇小说。于勒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但主要人物并不是他,他只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由这条线索引出一个曲折而动人的故事。《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木雕虽然也只是小说的线索,但它与《我的叔叔于勒》的以线索为标题并不完全相同。于勒是人物,羚羊木雕则是物品。写人物,一定要写与所写人物有关的事件,而小说就是写人写事的。标题与题材很吻合。很切合。而羚羊木雕虽也是线索,它虽然也可以写与此有关的人与事。但我们要明白,对羚羊木雕这么一件物品,读者最先产生的联想并不是与它有关的人和事,而是这个物品的本身,即它本身怎么样。然后才是相关的人与事。这是从读者的阅读心理上去分析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好,文学的创作也罢,与人的阅读心理的契合,是基本的要求。

原文的“我”和万方为男生,课文中的“我”和万芳则成了女生。课文的编者为什么要这样改,我们不得而知。但男生改为女生,自有它的理由:

女孩更喜欢交往,并注重发展亲密的友谊,女孩的情感世界更丰富,她们之间也更重情意。“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可以看出,我们两人的关系比较铁。所以,就有了体育课上换裤子的情节。关键时刻,万芳的“仗义”,让“我”敬佩,“我”觉得她是一位好朋友,也才会有两个人之间交换礼物,也才会有那么大方地把爸爸从遥远的非常带来给我的羚羊木雕,这样贵重的礼物赠送给万芳这样的举动。

这样的改动,更能够被人接受,更能让人理解。

女孩更听话。一般而言,在我们的心理,总以为女孩更听听从成人的话。所以,在妈妈的盘问,父亲的强问之后,尽管“我”不那么情愿,尽管这里存在矛盾,存在冲突,但这个矛盾,这个冲突,最终还是要以“我”极不情愿地向万芳要回了羚羊木雕而解决。如果换是男孩,这一切,可能就不是那么顺利。

尽管中国人向来都有重男轻女的习惯心理,但那只是一种传宗接代的心理在作祟,从最根本的喜爱程度上来看,一般来说,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更喜欢女孩的。女孩的更善解人意,更会讨巧……这些品性,让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亲打心眼里喜欢。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目前在一些农村,农民们在生育了一个男孩之后,很多人都选择再生育女孩。尽管他们的选择不符合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他们仍然不怕罚款。所以,在中国,尽管一些人有着不生男孩不罢休的决心,其实,在很多人心里,还存在强烈的生了女孩才死心的现象。一句话,女孩更惹人喜欢。小说的主要人物就换成了女孩,更顺应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实际上,就像作者本人所认为的那样,课文把男孩换成了女孩,虽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把小刀作礼物,不符合女孩的喜好。这更多的是男孩的爱物。二是体育课上,换裤子时,女孩不好适合就在树下换裤子。

但是,目前还很少有来自教学一线的反映。

总体而言,与原文相比,课文情节更加集中。原文中,有一些文字,与情节联系不那么紧密的,课文都删除了。例如开头,原文有几段文字:

[1] [2] [3] [4]  下一页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