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好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科间的渗透、综合这包括理、化、生三门学科在方法体系上的结合点(包括认识规律、实验方法、研究方法、思维方法和教学规律上的结合)、在知识体系上的结合点(如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运动性、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契合),以及社会热点事件和学科的结合点(如同位素、能量、环保、克隆技术、二恶英事件、纳米技术等)。
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指导学生从书内到书外,从课内到课外,走进图书馆和实验室,走向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实践。
总之,高三理科综合迎考复习中,要以“考纲、考点、考题”为导向,围绕“基点、重点、热点”抓主干,贯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命题依据的是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因此,考生复习时也应依据按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进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是考查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能力,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知道自然科学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议考生在复习中要重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注意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
加强“建模”训练,提高理科综合解题能力。必须学会从大量的题目信息(包括显性的、隐性的)中,捕捉相关的学科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再归纳成学科中的问题(即“建模”),最后利用中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知识点的串联、并联、迁移、转换、综合以及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抽象化等方法灵活加以解决。
(五)理科综合考试分析及改革趋势
实践证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促进了理科三学科的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适应“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需根据“理综”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出更大的努力。
1.遵循教学大纲而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遵循教学大纲而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是各学科都适用的命题基本原则,但对“理综”来说,“遵循”而又“不拘泥”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各学科命题的依据。从这两年的理综卷来看,各学科的一些重要双基、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是理综卷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Ⅰ卷选择题,主要考的是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只是由于题量较少,不可能将主要知识点都覆盖到,只能选考其中的一部分。
“理综”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特别是Ⅱ卷填空、简答题,许多试题都提供了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由于背景的限制,有些重点、核心知识无法编入试题,而有的非重点知识与背景有一定关联,则被编入了试题中。因此,“理综”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核心、主干和重点内容,更无热点、考点之说。
“理综”比分学科考试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理综卷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试题往往提供较多文字的背景材料(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大纲和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但可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迁移、推理、演绎或直接应用来解题。因此理综卷中有部分试题不再拘泥于大纲的知识范围。人们对“不拘泥于大纲”的认识也逐步提高,试题提供的信息,可能含有并非直接有用的信息,甚至可能含有一些干扰信息,这样就更有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2.提高对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各学科均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自己的学科能力。化学科常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些能力在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都有具体的说明。
“理综”有部分试题不拘泥于大纲,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这种考查首先是学科能力的考查,因此,必须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理科综合能力是以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能力为基础的。理科综合能力常指: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从目前学生学习的状况来看,不少学生不善于重组学科知识,教师对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活动缺乏必要的方法和力度,难以提高到相应层次上,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可能更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
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强化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活动;二是将学科能力提高到综合能力层次上培养,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调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
联系实际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如果不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也无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近几年理科教学中习题越来越难,与实际越来越远的“深挖洞”现象已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反感,“理综”应重视四个联系:
(1)强调知识的应用性,“理综”的不少试题是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的。以现实问题为背景的应用型习题和试题涉及的不应是十分专业的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强调的应是具有普遍性的综合运用双基知识的能力。例如2001年以啤酒酿制为背景,试题提供的并不是啤酒厂的具体工艺过程,而是简化处理后的基本原理,然后再与化学、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通过解题,知道了啤酒生产原理,也明白了所学的生、化知识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对课本知识的灵活应用。如果我们以水体污染为背景,也可以编制相应的例题、习题,将化学学科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中和滴定实验操作,关于溶液的化学计算以及生物科的富营养化的水体,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实际问题和学生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双基,又联系了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是大有好处的。
(2)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一定要注意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在选择背景时,尽可能照顾到相关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定了某一现实问题的背景后,对各学科知识的考查点,并不一定都能保证是该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有时对某一学科来讲考查的可能是该学科的非重点知识。因此实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确定以现实问题为背景,寻求各学科知识的生长点时,更强调学生要全面地掌握中学教学的双基,不能留有明显的知识缺陷和漏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