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三产立区”理念,不断提升三个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按照打造“三产大区”的总体构想,有效组织实施“三产立区”战略,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巩固提升第二产业,转型发展第一产业,全力构造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三百工程”,抓好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和品牌打造,促进三个产业相互联动、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三产立区”战略把第三产业作为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强化“三产立区”理念,在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档次和水平。20xx年,第三产业计划实现增加值45.55亿元,同比增长18.3%,实现入区级库税收2.6亿元,占区本级财政收入的比率达到65%左右。科学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成立第三产业办事服务机构,强化对第三产业的宏观指导。结合全市“庆北新城”发展规划和城区功能定位,重点突出商贸流通、旅游休闲、软件物流、中介服务等八大领域,高起点、大手笔制定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任务,明确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推进措施。构建“5+2”发展新格局。倾力提升现有的5个市场群品质,规划形成会战、东安地区两个CBD,进一步放大商贸业聚集效应;着力打造2个经济增长极,谋划“庆北新城”、万宝地区两个CBD,推进空港经济产业园和黑龙江科技财富中心建设。努力盘活京和百货,不断繁荣会战大街,规划铁东地区“浙江小商品城”,提升大庆“王府井”品位和影响力;加速启动街心公园,综合改造东安市场和供应技校,全力打造大庆“东单”;强力规范铁西地区,划行入市经营,建设粮油大市场,提高“乐活”铁西的聚集力和吸引力;积极谋划友谊地区综合改造,整合装饰材料市场,建设仓储批发中心;启动万峰大市场、团结汽配城和万宝商都,增强万宝地区各类市场聚集功能,不断提升我区市场群建设档次。积极推进空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黑龙江软件园施工进度,大力兴建服务外包“新城”,计划投资3.8亿元,建设软件学院各类单体建筑41栋,力争引进企业30家。积极谋划黑龙江科技财富中心项目,抓好规划论证、项目启动等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建设大庆地标性建筑,提升我区乃至全市第三产业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协调投资2400万元,推进大庆物流园建设,完成集装箱海关监管货场审批和启动,努力构筑区域性流通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全市第二届湿地文化节为契机,突出抓好旅游购物、健身娱乐、休闲度假、石油文化等4个旅游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同时,积极推动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提档升级。
不断巩固提升第二产业全区第二产业计划实现增加值33.85亿元,同比增长16.7%,占GDP总量的42.3%。努力提升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瑞好、晟凯、金锣等11家骨干企业,努力培育200台风力发电机组、5000吨纯涤毛毯和6000吨鸡骨素等大项目;巩固生产前景较好企业,支持石油未上市企业融入地方经济,做好吃配联文章,重点抓好500套潜油直线电机、20xx套井下工具、3000套抽油机井口装置等油田建设配套项目。规划建设迁址企业安置区。以中兴南北街为轴心,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沿线发展,不断壮大发展规模。抓好企业上市。重点扶持学伟集团上市,争取三环钻井公司上市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和高新区的沟通协调,顺利完成开发区工业小区的移交工作。
逐步转型发展第一产业努力提高春雷地区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计划实现增加值6000万元,同比增长17.6%。努力搞好春雷新镇建设。结合“庆北新城”规划建设和大庆***机场启动,高标准、高质量修编春雷新镇总体规划。规范整合土地资源,走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经营道路,培育大型养殖场,新建农机合作社,建设规范化奶站。争取政策支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膜下滴灌、黑鱼湖水上乐园等生态项目建设,保护好春雷地区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城乡等质化发展模式,拆迁改造春雷地区危旧房屋,搞好住宅区配套建设,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极大改善春雷地区居民生活条件。谋划发展高端农业。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和城市生产要素向春雷地区流动,促进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型。
二、全力抓好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支撑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财政支撑是办大事、办实事的基础。必须不断发展壮大区级财政,为加快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强大的财源保证。
努力培育区级财源狠抓财源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论证、储备一批项目,不断接续财源。加大对投资规模大、牵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品牌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财源发展后劲,不断壮大财源。强化对市级以上大企业、大项目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税收进入区级财政,不断放大财源。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搞好闲置国有资产盘活经营,努力增加收益,严格规范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环节,防止资产流失。
切实加强财税征管建立健全征管体系,改进方式,强化手段,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监管力度,确保财税征管到位。积极为税务、工商部门创造便利条件,全面推进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逃税行为,大力清理压缩欠税,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加强企业延伸审计,全年审计调查纳税企业80家,努力减少税源流失。加大对异地注册企业清理力度,力争清回区内纳税企业15家,增加税收500万元以上。完善协税护税网络,街道办事处协税200万元,文体服务中心代征代缴10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纳税大户的奖励力度,研究具体办法,增强全社会纳税的积极性。
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控制支出,强化预算管理,规范运作程序,硬化预算约束,把部门预算落到实处。完善支出管理体制,全面实行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减少拨付环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坚持集中采购制度,拓宽采购范围,严格审批方式,强化对集中采购的监督管理,努力节约财政资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克服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强经费定额管理,坚决压缩不合理支出,杜绝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