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那天中午刚好有12个学生在校吃饭,只见一放学,学生们便搬凳子、拿筷子、找位子,熟门熟路,和自己家里一样。邹老师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块油炸馍,再给每个学生盛一碗西红柿鸡蛋汤,孩子们嚼着馍馍,瞅着我们这群陌生人直笑。哪个孩子一吃完,邹老师就立即起身,给孩子添饭。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吃饭的样子,让人感到很温馨。
邹老师的爱人说:“一年级刘磊过生日,我按邹老师的要求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让16个学生一起在学校吃午饭庆祝。当刘磊在大家的歌声中许愿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扑到邹老师的怀里幸福地哭了起来。”
邹老师夫妻拿自己家里的米面粮油菜给孩子们做饭,感动了学生家长,家长们有的送米,有的送面,有的送菜,纷纷用自己最纯朴的方式表达对邹老师的感谢,可很多时候都被邹老师婉言谢绝了,邹老师说:“只要村民们心里有我,支
www.suxue6.com 持孩子们好好读书,比给我什么都重要,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另类”铸就教师魂
在很多人眼中,邹老师是个很“另类”的人。最先发现邹老师有点“另类”的是南化镇中心学校的教研员申建强。
南化镇中心学校每年暑期都会开展师德培训,培训期间所有教师的食宿自理,这可难坏了邹老师。她在南化街没有亲戚,也不好意思找其他老师借宿,只好住最便宜的旅馆。一天中午,邹老师吃过午饭,看离培训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她就一个人在离学校不远的河边看书,这一幕刚好被申建强发现了。申建强建议她去中心学校的会议室休息一会,可她却以不能给领导添麻烦为由拒绝。当细心的申建强得知邹老师住在五元钱一晚的旅馆时,就对她说,“你何必那么节省啊,来镇里培训学习可以实报实销的。”可邹老师却说,“我出来学习是私事,怎么好意思找单位报销呢。”其实,不仅培训学习不找单位报销,就是学校的开支她也从来没有报销过。
每次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会议或培训,邹老师都得提前一天到镇上住宿,从山里出来的渡船每天只有一趟,而且是早上八点钟准时出发。有一次镇里召开一个安全紧急会议,上午十点钟通知,要求下午两点必须赶到,这可急坏了邹老师,70里的山路最快需要五个小时,情急之下,她找了一辆摩的,去镇上一趟花了50元钱。下午两点钟,她准时赶赴会场,可谁也不知道她为开这个会付出了多少代价。开完会,已是下午五点钟了,邹老师只好住旅馆,等到第二天再回罗堰。开会、领教材,邹老师每年至少到镇中心学校去五次。33年来,邹老师从没有为这些花销找单位报销过。
邹老师一直把学校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学校屋顶需要检修,她让爱人搬来梯子爬上屋顶收拾,从没有让学校给过一分钱。学校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她看成是自己家里盖房子,爱人担起质量监督员,整天泡在工地,从没有让学校给过一分钱工资。上级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到了吃饭时间,都是她盛情挽留到自己家中款待,从没有让学校支出过一餐的费用。
邹老师不是大款,她对单位一直很慷慨,可对自己总是很吝啬。20xx年9月10日,是邹贵芬工作33年来最难忘的一天,她被评为“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县委书记柳长毅亲自为她颁发荣誉证书。可就在前一天,她还在为领奖时穿什么衣服而发愁,因为表彰会统一要求,领奖教师必须穿白衬衣。她上街买衣服,嫌衣服贵,逛了一条街一件也没有相中。同行的朱翠光老师看着邹老师的“抠”样十分着急,掏出30元钱要给她买,激将之下,邹老师才忍痛割爱地买了件白衬衣。
记者在采访邹老师时给她支招,今后学校里来客吃饭、电费开支、购置办公用品可以找南化镇中心学校实报实销,可邹老师说:“过去当民办教师每月80元钱都过来了,现在每月1800多元,更不能给领导添麻烦。”
她的“另类”感动了县领导,县教育局奖励她3000元现金,可她却一分不少地拿出来,买米买面买菜,改善学生的伙食。她幸福了学生,可苦了家人。学校的房子在她和爱人的操持下建起了,可自己家的土坯房快要倒了,不仅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建。爱人成了学校免费的工人,白天给学生做饭、种菜,晚上护校,家里的老人没有人照顾,家里的田地总是没有好收成。学生在她的资助下都纷纷离开了大山,可她的大女儿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拿不出钱读书,只好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