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构想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构想布局是:东部以钢铁加工、精细化工为主导,中部以有色金属铸造、加工为重点;西部以种、养、加基地为基础,南北以商贸、物流和农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形成相互配套和谐发展的格局。
———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围绕发展抓龙头,围绕龙头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投入,围绕投入抓效益,盘活壮大旧企,创造新城,产业集聚,增强幅射,加强资源和要素整合,做深做特第一产业,做强做大第二产业,做新做优第三产业,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
———总体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总体原则:
一是牢固树立工业立县旗帜,坚持以项目为纲的原则;
二是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的原则;
三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是坚持以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五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主要指标
按照以上辽中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布局、思路、、战略、原则,“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实现236亿元,比20xx年增长136%,5年平均递增18.7%,5年平均增长27%。
第一产业增加值:20xx年实现35亿元,比20xx年增长45.8%,5年平均递增7.8%,5年平均增长9.2%。
第二产业增加值:20xx年实现140亿元,比20xx年增长233%,5年平均递增27.2%,5年平均增长46.7%。
第三产业增加值:20xx年实现61亿元,比20xx年增长79.4%,5年平均递增12.4%,5年平均增长15.9%。
三次产业比例:20xx年,由20xx年的24:42:34 发展为15:59:26。
财政收入:20xx年实现5亿元,比20xx年增长233%,5年平均递增14.9%,5年平均增长46.7%。
固定资产投资:20xx年实现80亿元,比20xx年增长207%,5年平均递增25.2%,5年平均增长41.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xx年实现35亿元,比20xx年增长35%,平均递增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年实现10000元,比20xx年增长49%,5年平均递增8%,5年平均增长9.9%。
农村人均收入:20xx年实现8000元,比20xx年增长77.8%,平均递增12.9%,年平均增长15.6%。
社会总人口:20xx年实现54.3万人,比20xx年增长1.5%,平均递增0.3%。
三、“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做深做特第一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县第一产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设施水平。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把辽中建成沈阳的农副食品供应基地。按照区域经济布局,开发西部,壮大中部,提升东部,以高科技农业园区为依托,实现高科技含量、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种植、养殖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引进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粮食、蔬菜、畜禽及水产品的转化和增值。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加强防洪、灌溉、治涝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积极稳步地发展辽中林业经济。
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5亿元,比20xx年增长48%,5年平均递增8%。优先发展畜牧、水产、食品酿造、农产品深加工,组建白酒酿造、稻米集团。
1、发展和完善富民经济小区,提高设施农业水平。到20xx年,全县富民小区要达到1420个。其中种植小区1000个,畜牧小区270个,水产小区150个。种植业以发展暖棚为主,冷暖棚结合,提高建棚标准,推广使用滴灌、微灌等节水设施。对畜牧小区建设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促进饲养小区(场)建设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2、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经济田面积。到20xx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8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保持50万吨以上。经济田播种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复种面积50万亩),其中蔬菜、两瓜80万亩,地膜花生10万亩,花卉及其它经济作物10万亩。
3、加快畜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倍增计划目标。以调整结构、科技兴牧、强化服务、政策扶持、加大投入为手段,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不断提升我县畜牧业生产水平。到20xx年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70%以上。生猪饲养量200万头,肉牛饲养量50万头,奶牛存栏5000头;羊饲养量15万只,肉鸡饲养量4000万只,蛋鸡存栏500万只。
4、发展精品渔业,扩大水产品出口。到20xx年养殖面积发展到10万亩,水产品产量12万吨,水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精品品种放养面积达到6万亩。大力发展外向型渔业,珍珠养殖基地力争发展到4万亩;建设淡水鱼出口基地3万亩,力争水产品出口3万吨。
5、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自给自足的良种畜禽繁育体系,降低疫病风险和饲养成本。建设优质奶牛、肉牛、肉羊、生猪、朗德鹅等种畜禽繁育场10个,以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为依托,建黄牛改良站(点)20个。建设淡水名、特、优养殖新品种繁育基地5个,其中省级种苗繁育基地1个。
6、抓好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整体科技水平。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周边产业基地,扩大主导品种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扩大珍珠养殖面积,组建加工企业,加快打造中国北方“珍珠港”步伐,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重点抓好富鑫养殖现代园区、珍珠养殖园区、茨于坨综合园区(优质奶牛肉种羊繁育场、冠亚花卉种苗繁育场、丰泽有机肥生产和赤眼蜂繁育场)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运达种猪、春利食品、菜伯街绿色棚菜、后边外肉种鸡繁育等1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