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公文写作党团辅导党会发言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正文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09-08 23:15:09]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党会发言   阅读:8979

概要:二、当前我市“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业土地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各项建设的加快,农民赖以生存、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不断被征用,农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全市耕地面积20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8亩,分别低于全省人均0.41亩和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更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农业发展空间日益狭小。而农民得到的土地资本收益却只占很少一部分,出现了务农无土地、就业无岗位、贫困无保障的“三无”农民,成为当前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二)农业的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仍然不足,对农田路网、排灌设施等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比重偏小,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农业靠天吃饭的不错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全市旱涝保收耕地面积124.1万亩,占总面积的62.4%,其中经过标准化整治的农田仅占基本农田面积的38.7%,标准化鱼塘面积仅占鱼塘总面积的8.3%,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仅占农田面积的3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受自然灾害和疫病影响仍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仍需进一步完...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标签:党组织生活会发言稿,在党支部会上的发言,http://www.suxue6.com

二、当前我市“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土地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各项建设的加快,农民赖以生存、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不断被征用,农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全市耕地面积20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8亩,分别低于全省人均0.41亩和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更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农业发展空间日益狭小。而农民得到的土地资本收益却只占很少一部分,出现了务农无土地、就业无岗位、贫困无保障的“三无”农民,成为当前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农业的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仍然不足,对农田路网、排灌设施等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比重偏小,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农业靠天吃饭的

不错的 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全市旱涝保收耕地面积124.1万亩,占总面积的62.4%,其中经过标准化整治的农田仅占基本农田面积的38.7%,标准化鱼塘面积仅占鱼塘总面积的8.3%,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仅占农田面积的3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受自然灾害和疫病影响仍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农民综合素质整体较低。

农村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农民占72%,适应不了二、三产业岗位的要求,转移就业的难度大。农民长期固守乡土,创业意识不强,不愿意甚至害怕外出谋生,宁肯守住几亩责任田过清贫日子。近郊的农民主要靠出租土地或物业获取收益,安于现状,养成了闲散的生活习惯,就业意愿低下;远郊的部分农民虽有转移就业的愿望,但由于拈轻怕重、高不成、低不就等主观原因,转移就业的难度很大。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1999年以来,我市农民收入平均增速约为6.38%,低于同期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2%的速度,城乡收入水平进一步拉大。20xx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与城镇居民年均纯收入16884元比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5:1,20xx年的比例是2.6:1,差距有所扩大;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078元,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121元;全市还有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农户2.7万户、11万人,农村低保对象2.5万户,7.1万人,分别占农民人数的4.8%和3.1%,主要集中在从化、增城市。同时,当前我市农民通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来增加收入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提高收入的潜力也会越来越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不足,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改善农民生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五)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在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无序建房,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北部山区部分镇村的面貌仍相当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恶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如从化市吕田镇还有90%的农民住在泥砖房里,一旦有大的台风或下大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六)农村社会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农村土地征用、土地经营和土地权益等方面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隐患;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党群关系还存在着不协调;农村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管理仍存在着诸多漏洞,形势严峻;征地拆迁、土地权益、利益分配、干部作风等引发的纠纷、上访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蝇逐臭,总想在农村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无事生非、制造事端,发泄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

三、“十一五”期间我市“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当前我市“三农”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三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就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举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前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决定》,明确了我省贯彻“两个趋向”、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近年,市委、市政府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有关精神制订了一系列扶农促农政策措施。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为加快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

其次,我市具有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广州已经充分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去年全市GDP达5115亿元,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的发展为“三农”提供了强大支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中心镇建设为龙头,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转移,社会事业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三农”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加快“三农”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逐步将工作向农村延伸,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共同营造了加快“三农”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领域。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市发展相比,当前我市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仍然属于相对落后的社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落后于城市居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拉大的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这已成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必须通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党会发言党组织生活会发言稿,在党支部会上的发言公文写作 - 党团辅导 - 党会发言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